本文作者:访客

东数西算加速落地,谁将成为产业链最大受益者?

访客 2025-10-21 15:27:21 77840 抢沙发
“东数西算”加速落地,带动产业链发展,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数据中心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这些公司能够借此机会扩大业务规模,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相关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人员也将受益于此趋势,获得更多商机和发展空间。

东数西算加速落地,谁将成为产业链最大受益者?

“东数西算”战略下产业链各环节的受益情况到底如何?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已突破6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5%。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已从顶层设计全面进入加速落地阶段,成为继“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之后又一国家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据新华社报道,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东数西算”将带动年均新增投资超4000亿元,累计总投资有望突破2万亿元。这场横跨东西、贯通算力供需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重塑了中国算力资源的地理分布,更深刻重构了从芯片、服务器到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

那么,在这场算力迁移与升级浪潮中,究竟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硬件厂商,是承担基建重任的运营商与IDC服务商,还是享受低成本算力红利的科技巨头?“东数西算”战略下产业链各环节的受益情况到底如何?

上游硬件:国产替代加速,技术龙头迎来“订单潮”

“东数西算”最直接的拉动效应体现在上游硬件设备需求的爆发。数据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服务器、芯片、光模块、散热系统等核心硬件支撑。而“东数西算”强调自主可控与绿色低碳,为国产硬件厂商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作为数据中心的“基石”,服务器是“东数西算”最直接受益的硬件品类。根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3%,其中超算与AI服务器增速超过30%。浪潮信息(000977.SZ)作为国内服务器龙头,在2024年财报中披露,其全年营收达857.3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同比增长28.7%。公司明确表示,西部数据中心项目订单显著增长,尤其在甘肃、宁夏等枢纽节点,其定制化服务器解决方案中标多个国家级项目。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旗下的昇腾与鲲鹏生态正在快速崛起。虽然华为未上市,但其合作伙伴如神州数码(000034.SZ)、拓维信息(002261.SZ)等在财报中均提及“鲲鹏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并重点布局贵州、内蒙古等算力枢纽。2024年,华为鲲鹏+昇腾服务器在全国新增数据中心采购中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不足10%提升至近25%,国产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东数西算”对算力的需求,尤其是AI算力,推动了对高性能芯片的渴求。尽管高端GPU仍受制于国际供应链,但国产芯片企业正加速突围。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在政务云、智慧城市等场景中广泛应用。据公开资料,昇腾910B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在部分推理场景中已实现商用替代。

东数西算加速落地,谁将成为产业链最大受益者?

寒武纪(688256.SH)作为国内AI芯片代表企业,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67.4%,达到12.8亿元,其中超过70%的收入来自数据中心AI加速卡,客户包括多家西部IDC运营商。公司宣布在成都、重庆等地设立区域服务中心,直接对接“东数西算”项目需求。尽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其订单backlog已超过30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随着数据中心向高密度、低延迟发展,高速光模块和液冷技术成为关键支撑。中际旭创(300308.SZ)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2024年营收达156.7亿元,同比增长45.2%,净利润同比增长52.3%。公司在年报中指出,400G/800G光模块在“东数西算”项目中需求旺盛,尤其在东西部数据互联骨干网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液冷技术则是“东数西算”绿色化的核心。高功率密度服务器的普及使得传统风冷难以满足散热需求。曙光数创(872808.BJ)专注于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9.6%,达到2.3亿元。公司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算力枢纽的液冷系统建设,其全浸没式液冷技术PUE(能源使用效率)可低至1.05,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东数西算”对PUE要求趋严(新建数据中心PUE≤1.25),液冷市场有望在2025年突破百亿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40%。

中游建设与运营:IDC与运营商“双轮驱动”

如果说上游硬件是“东数西算”的“肌肉”,那么中游的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则是其“骨架”与“神经系统”。IDC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作为核心建设者与资源调配者,正通过大规模资本开支抢占西部枢纽的战略高地。

万国数据(GDS.US)作为中国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其战略布局清晰体现了“东数西算”的导向。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资本开支达120亿元,其中超过40%投向西部地区。公司在张家口、呼和浩特、成都等地建设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已陆续投产,总签约面积同比增长35%。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西部枢纽的低成本电力与土地资源,使我们的单机柜成本下降约18%,显著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世纪互联(VNET.US)则采取“一线+枢纽”双轨战略。在稳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布局的同时,大力拓展西安、重庆等国家算力枢纽。2024年,其西部数据中心营收占比首次突破30%,同比增长52%。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算力券”发放试点,吸引东部企业将非实时算力迁移至西部,形成“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的商业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IDC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东数西算”推动了数据中心从单一机柜租赁向算力服务转型。例如,秦淮数据(CD.US)在怀来、马来西亚建设的“算力园区”,不仅提供机柜,还集成网络、安全、运维等增值服务,客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25%以上。

东数西算加速落地,谁将成为产业链最大受益者?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是“东数西算”工程的绝对主力。他们不仅拥有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还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与政府资源,是连接东西部算力的“大动脉”建设者。

中国电信(0728.HK)早在2022年就发布“东数西算”战略,提出“2+4+31+X”算力布局,即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贵州、内蒙古6个国家枢纽建设大型数据中心。2024年财报显示,其IDC业务收入达298亿元,同比增长24.6%,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2.3%。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资超1000亿元用于算力基础设施,其中西部占比超60%。

中国移动(0941.HK)则依托“算力网络”战略,打造“连接+算力+能力”新型服务体系。2024年,其算力带宽同比增长67%,算力服务器规模突破700万台。在宁夏中卫,中国移动建设的“算力枢纽”已吸引百度、阿里等企业入驻,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AI训练服务。公司预计2025年算力服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

中国联通(0762.HK)与腾讯成立“算力合资公司”,聚焦混合云与边缘计算。2024年,其产业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31.2%,其中“东数西算”相关项目贡献显著。在甘肃庆阳,联通与腾讯共建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算力基地之一。

运营商的转型意义重大。他们不再仅仅是“网络管道”,而是成为集网络、算力、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其估值逻辑正从“传统通信”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重构。

下游应用:科技巨头“算力套利”,成本优化与创新加速

“东数西算”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下游应用场景的繁荣。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高算力需求企业,正利用西部低成本、绿色算力实现成本优化与技术创新。

阿里云在2024年宣布,将30%的非实时计算任务迁移至内蒙古、贵州等西部数据中心。据测算,此举使其年均电费支出降低约15%,相当于节省数亿元成本。同时,阿里云在张北建设的“绿色数据中心”,采用风电+液冷技术,PUE低至1.1,成为行业标杆。

东数西算加速落地,谁将成为产业链最大受益者?

腾讯云则在重庆、成都布局AI算力中心,支持其大模型“混元”的训练。2024年,腾讯财报披露,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4%,其中AI算力投入占比超40%。“东数西算”为其提供了稳定、低成本的算力底座,使大模型训练成本下降20%以上。

百度智能云同样受益。其“文心一言”大模型训练依赖海量算力。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在宁夏中卫使用“算力网络”服务,百度实现了跨区域算力调度,训练效率提升30%,同时享受西部0.3元/度以下的低电价(东部普遍0.8元/度以上)。

对于AI初创企业而言,“东数西算”降低了创业门槛。以往训练一个大模型动辄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算力成本,如今通过“算力租赁”模式,初创公司可以按需使用西部算力,成本降低50%以上。例如,AI医疗企业依图科技通过租用贵州数据中心算力,完成了医学影像大模型的训练,研发周期缩短40%。

自动驾驶企业也从中受益。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需要处理海量路测数据。通过“东数西算”网络,他们将数据上传至西部数据中心进行离线训练,白天在东部进行实时推理,形成“训练-推理”分离的高效架构。据估算,其年度算力支出可节省30%-50%。

“东数西算”不仅惠及科技企业,也推动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国家电网利用西部算力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与调度优化;招商银行将部分风控模型训练迁移至内蒙古数据中心,利用低电价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各地政府通过“政务云”平台,将非敏感数据存储在西部,提升数据安全与效率。

谁是最大受益者?

回到核心问题:谁是“东数西算”的最大受益者?

从短期看,上游硬件厂商无疑是最大赢家。服务器、芯片、光模块、液冷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与国产替代趋势,获得了爆发式订单增长,业绩弹性最大。

从中长期看,电信运营商可能成为最具战略价值的受益者。他们掌控网络与算力资源,具备跨区域调度能力,正在从“管道商”进化为“算力服务商”。其庞大的用户基础与政企客户资源,使其在“东数西算”生态中占据枢纽地位,长期价值不可估量。

而IDC服务商则在西部低成本红利下,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但面临运营商的直接竞争,需在差异化服务上持续创新。

至于下游的科技巨头,他们更多是“成本优化者”与“创新推动者”。虽然直接财务收益不如上游,但通过降低算力成本,提升了整体竞争力,是战略层面的最大受益者。

“东数西算”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场持续十年的算力革命。它正在重塑中国数字经济的底层架构,推动产业链从“东强西弱”走向“东西协同”。在这场变革中,没有绝对的输家,但有明确的赢家梯队。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三类机会:一是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上游硬件龙头;二是积极布局西部、转型算力服务的运营商与IDC企业;三是善于利用算力红利、推动业务创新的下游科技公司。

可以预见,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中国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算力网络。而在这张网络上,正在孕育着下一个十年的科技巨头与产业奇迹。谁抓住了“东数西算”的机遇,谁就握住了通往数字未来的钥匙。

作 者 |元方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ii.cc/show/5147.html发布于 2025-10-21 15:27:2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78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