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冬的魔幻双面危机:博纳血亏、股权爆雷,靠AI短剧续命?

这两年,影视大佬们亏得一个比一个惨,眼看传统剧集玩不转了,都盯上了短剧这块“肥肉”。虽说他们都是影视圈的老炮儿,坐拥不少资源和经验,但真的想靠短剧翻身,恐怕还没那么容易。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清炫
· ··
最近,京圈影视大佬于冬,心情不太美丽。
一边是他近一半的股权被冻结、股权质押风险爆发,博纳影业业绩巨亏、股价跌破发行价......
另一边,他老婆金巧巧新剧杀青,和前男友分手22年后,又在剧中演夫妻,据说现实中还曾差点结婚,看得网友是一脸懵逼:于冬心真大啊......
当然了,于冬也在想办法“自救”。
这两年,短剧赛道火热,于冬也跟随行业趋势,带领博纳入局AI短剧,已经打造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前两季,还打算搞100集的季播短剧,试图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其实,不止博纳影业。这两年,影视大佬们亏得一个比一个惨,眼看传统剧集玩不转了,都盯上了短剧这块“肥肉”。虽说他们都是影视圈的老炮儿,坐拥不少资源和经验,但真的想靠短剧翻身,恐怕还没那么容易。
1.
/京圈老炮深陷困局:
大片拖垮现金流,短剧成救命稻草? /
最近,于冬夫人金巧巧上了热搜,话题是#吴启华金巧巧分手22年后演夫妻#。
一些网友恍然大悟:原来昔日TVB小生,和“孔雀公主”曾是一对啊。
其实,这两人当年是一见钟情,据说还差点结婚,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后来吴启华娶了一个空姐,金巧巧嫁了影视大佬于冬,两人做回朋友。
这一次,两人分手22年后,共同出演了电视剧《骄阳似我》,并且在剧中饰演夫妻。对此,网友纷纷表示“两人有这样的缘分,友情也很持久”“当年的一见钟情现在居然还能再续前缘”......
金巧巧这边美滋滋拍剧,于冬那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2025年4月,博纳影业一份公告,揭开了于冬的窘境:
于冬持有的1.37亿股博纳股票被冻结了,占他总持股的48.70%,也相当于博纳总股本的10%,而且冻结期长达3年。
博纳轻描淡写地解释说,这是于冬个人原因。
回顾博纳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上市即巅峰”。2022年8月,蛰伏多年的博纳影业,终于回A上市。
上市当天,于冬带着金巧巧和一双儿女亮相敲钟仪式,章子怡、李冰冰、陈宝国等一众大腕明星都来捧场,派头不亚于颁奖盛典。
当时,博纳影业发行价5.03元/股,首日就暴涨43.94%,之后股价一度冲到15.23元/股。
随着股价的上升,于冬就产生了“想融资干票大的”的想法。
于是,在博纳上市后,于冬就把1.37亿股股票,质押给中信信托。当时,博纳股价还在10元/股左右。
可谁能想到,到了2025年4月,博纳股价一度跌到只剩3.68元/股,市值也只有50多亿了。这下,质押的股票面临巨大的平仓压力。市场也普遍认为,于冬这次股份被冻结,正是因为股权质押风险爆发。
▲图片来源:同花顺
更要命的是,博纳上市后,业绩已经连亏3年。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博纳影业预计亏损6.37到8.81亿元,亏损规模创下新高,经营性现金流也越来越差,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一看博纳这情况,机构投资者和明星股东们,都开始撤退了。像中信证券、韩寒、章子怡等,都纷纷减持股票,并且亏了不少钱。有股东以5元/股-8元/股的价格,割肉超4000万股离场,一下子就亏了30%-65%。
原本,于冬一直觉得,拍大片是博纳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大制作电影太烧钱了,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还给现金流带来了沉重负担。
曾几何时,博纳凭着主旋律爆款电影,吃尽红利,于冬靠着《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这些主旋律爆款电影,赚得盆满钵满。
特别是
2021年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冠军,狂揽57.72亿,打破了当时华语系列电影的票房纪录。
可惜好景不长,2021年之后,这种题材单一、缺乏新意的大制作,越来越不受年轻观众待见,博纳的这套玩法也遇到了瓶颈。
2025年春节档,《蛟龙行动》更是遭遇滑铁卢,最后不得不撤档。这部投资10亿、制作了5年的大片,春节档票房只有3.54亿,片方分账不到1.3亿,直接拖垮了博纳影业的现金流。
与此同时,博纳的其他电影也接连扑街,《传说》票房只有8000万,《红楼梦金玉良缘》更是惨到只有600万,这进一步拖累了业绩。
一边是沉重的大制作失灵,一边是短剧火得一塌糊涂。据统计,2023年中国看短剧的人已经超过5亿,短剧的广告收入空间,更是高达438亿到730亿。
博纳影业要想活下去,布局短剧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博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进军AIGC短剧领域,捣鼓起了AI短剧。
2024年,博纳和抖音合作,推出了一部AIGC科幻短剧,叫《三星堆·未来启示录》。这部剧第一季一共13集,每集也就3-4分钟,讲的是未来世界人类遭遇末日危机,拯救人类的希望就在三星堆文明里。
这部短剧由博纳影业制作,即梦AI提供技术支持,各种高科技AI技术都用上了,像AIGC剧本创作、AI画图、视频转换等等,用了10种AIGC技术。
而且,这部剧还挺争气,第一季就入围了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AI电影单元。如今,这部剧第二季也快做完了,今年就能面世了。
另外,于冬还成立了AIGMS制作中心,专门搞人工智能影视制作。只是不知道,AI短剧会是于冬的救命稻草吗?
2.
/沪圈影视大佬戳破困境,
短剧有影响力,但盈利难? /
2024年年底,沪圈影视大佬苏晓的一句话,直接戳破了长视频的困境:
“70%长视频播出的剧集,都是严重亏损。”
苏晓是柠萌影视的创始人,他是一个有情怀的影视人,他每年都会对影视行业提出“十问”,每次都让行业为之震动。
苏晓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曾在东方卫视当过副总监,还当过SMG影视剧中心主任、SMG尚世影业的CEO,像《蜗居》《浮沉》这些经典电视剧,都是他主导的。
2014年,苏晓离开体制内,创办了柠萌影视,还拉来了芒果文创、腾讯投资,黄磊、张嘉译都是他背后的明星股东。创业之后,苏晓被叫做“全职”总裁,因为他不仅管公司战略,还亲自参与内容创作,跟拍、剪辑都管。
在苏晓的亲力亲为下,柠萌影视发展迅速,《小别离》《好先生》《择天记》《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热门剧都是他们做的。2022年,柠萌影视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说起这两年转型短剧,苏晓算是第一波拿到短剧红利的人。
2023年1月,柠萌影业拍了个女频短剧叫《二十九》,在抖音上直接爆了:
3天涨粉100多万,播了3集播放量就破亿了,总播放量超过8.3亿,平均每集超过4000万。相关话题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4.5亿。
更难得的是,这部短剧叫好又叫座。这剧是柠萌和抖音一起做的,以分账模式播出,后来还搞了付费观看,最后充值高达上千万,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短剧。豆瓣也拿到了8.1的高分,在短剧里实属罕见。
2023年6月,短剧《二十九》出了第二季,还是WIS品牌冠名定制的
,这是柠萌在品牌定制短剧上的一次尝试。
随后一年,柠萌影视的短剧厂牌“好有本领”,也打通了品牌定制短剧,像《快乐遗愿清单》《被偷走的富婆人生》《救救我全家》《千金妈整顿家长圈》都是品牌定制剧。
除了做品牌定制短剧,柠萌还搞了个“星柠”剧场,专门做付费短剧,各种题材的都有,比如萌宝、总裁、苦情、80年代风,还有中老年成长题材的。
在2023年年报中,柠萌影视公布了短剧收入:3220万,比前一年增长了12倍多,占总收入的2.63%。柠萌做的《二十九》《流量背后》《救救我全家》这些短剧,播放量都在抖音短剧榜上排第一。
2024年,短剧行业越来越火了,柠萌的短剧产量也增加了5倍,做了40多部短剧,达到了6000分钟。像《废柴厨娘之逆天改命》《重回1944:我在东北打鬼子》这些剧,播放量都破亿了,付费收入也超过了千万。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柠萌在短剧上做得不错,但还没开始赚钱。而且因为大力投入短剧,营销成本也增加了。
2024年,柠萌影业的销售和分销费用,从2023年的9300万涨到了1.58亿,增加了70.7%,主要就是因为短剧。
这一年,柠萌影业的收入几乎腰折,降到了6.57亿;毛利率也从39.4%降到了16.5%,最后亏了将近1.9亿。
2024年,柠萌影视亏损,主要是因为版权剧卖得不好,《猎罪图鉴2》《半熟男女》这些剧都没啥水花。同时,短剧成本又高,还没开始赚钱,再加上现在电视台的优势也没了,现实题材的竞争也更激烈了。
而面对生存危机,柠萌影业选择加速拍短剧,想找到新的出路。2025年,柠萌打算拍1部电影、200集长剧,还有200部短剧。
在苏晓看来,短剧集的盈利模式是关键。但是,现在20集以下的短剧,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尤其是那些需要很多钱的古装、奇幻、冒险题材。他希望平台能多给点钱,这样大家才更有动力去做。
3.
/陷入困境的影视公司,
只能靠短剧“续命”了? /
同样谋求短剧转型的,还有被“坑惨了”的唐德影视。
唐德影视创始人吴宏亮,本是影视圈的老炮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他的带领下,唐德影视完成了股改,2015 年成功登陆创业板。
想当年,吴宏亮出品的《胭脂雪》《金大班》《新京华烟云》都是爆款剧。2015年的古装戏《武媚娘传奇》,更是火遍大江南北,给唐德影视
赚了不少钱。
仅仅在2014年,《武媚娘传奇》就给他带来了2.68亿的收入,占了唐德全年总收入的71%。到了2015年,这部剧又靠二轮和之后的销售,赚了1.9亿。
但是2018年,吴宏亮重金押宝的《巴清传》,却意外砸在手里了。这部剧投资了4个亿,结果三位主演接连出事,导致这部剧根本播不了,唐德也因此连亏三年。
直到2020年,唐德影视易主,抱上了浙江广电的大腿,多次得到其子公司“输血”,这才缓过神来。
当时,浙江广电成了唐德的实际控制人,唐德也正式加入了浙江广电的阵营。吴宏亮虽然不再担任董事长,但还是公司的首席内容官。在浙江广电的帮助下,2021年至2023年,唐德影视连续三年盈利。
但最近,2024年财报披露,唐德影视又由盈转亏,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减少43.88%;归母净利润为-2783万元,同比下降263%。
一看这情况,唐德影视连发20条公告,决定大刀阔斧地改革,连公司名字都改成了“华智数媒”,还公布了新的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就是拍短剧。
其实,唐德影视短剧起步晚,但步子迈得大。直到2023年11月,唐德才说要拍短剧、微电影、小程序短剧。
2024年初,唐德就推出了“蓝媒短剧”平台,组建了内容、运营和技术团队,还自建了投流短剧,打算打通短剧的全产业链。当时,唐德和浙江新蓝网络开发了《副本女将军》和《我是林凡星》两部短剧。
2024年,唐德的短剧《清宫辞》上线3天,播放量就破亿,很快成了爆款;《副本女将军》也拿了奖,获评“第九届指尖传媒榜”
2024年度影响力微短剧。
事实上,影视公司做短剧,已经是大势所趋。像唐德影视这样,专门成立短剧厂牌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2024年下半年,华谊兄弟也成立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主要走IP路线,专门改编网文和热门游戏,像《天选之子的我在地下城当救世主》就是改编自“地下城与勇士”。
还有于正的欢娱影视,成立了子公司“娱丸”,曾推出过横屏短剧《一纸寄风月》,2023年开始做竖屏短剧,推出了短剧《许你万丈光芒》。
完美世界影视也不甘落后,成立了工作室“完美宣言”,专门做创新内容,开发了《全职主夫培养计划》《大过节的》《夫妻的春节》等短剧。
现在,影视圈日子都不好过,连博纳、唐德、柠萌这些大公司,都要转型拍短剧求生。虽然短剧市场看着热闹,但盈利模式还不成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想赚钱都不容易,更别说靠它翻身了......
参考资料:
《博纳影业股权冻结危机:于冬的资本困局与主旋律电影的寒冬突围》,新浪财经
《版权费大幅缩水,柠萌影视靠短剧了?》,镜像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