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访客 2025-05-06 15:02:04 79094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摘要: 名校精英圈有自己的咯噔文学: “是的,我拒绝了福布斯的邀请”。 一样的咯噔标题、一样的福布斯环球联盟的“预录取通知书”...

名校精英圈有自己的咯噔文学:

“是的,我拒绝了福布斯的邀请”。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一样的咯噔标题、一样的福布斯环球联盟的“预录取通知书”,一个个“功成名就但还需沉淀”的清醒精英形象就这样出现在你的社交媒体首页上。

“或许有一天我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福布斯青年领袖的标准,但不是现在。22岁的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你越看,却越嗅到上流社会的“草台班子”味儿:

原来福布斯是会去社交媒体后台私信博主,来寻找“青年领袖”候选人的。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除了青年领袖,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你也会无数次遇到个人简介里标注着“获得福布斯30 under 30(30岁以下精英)提名”的年轻精英。“30岁以下精英”榜单甚至成了热门的中介生意,在一些榜单里,你可以交8万元直接上榜。

福布斯榜单们,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微商宝马”。

比微商年轻还比微商国际化,这么多“30岁以下精英”,到底是从哪来的?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福布斯“30 under 30”榜,简称福布斯U30,直译过来是“30岁以下的30位精英”。

但数一数最近在社交媒体上隆重庆祝自己上榜“福布斯U30”的博主,你发现就远不止30个。他们横跨多个领域:AI创业者、藤校毕业生、青年艺术家、留学中介和穿搭博主。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图源:小红书@公子伊

在社交平台主页里总有一支视频、两篇图文详述自己的福布斯登榜经历:首图是一张自己在榜单上的头像截图,右下角显眼处是“Forbes 30”的黑标;文案先回顾“19岁辍学创业无人理解”的寂寞,结尾再感谢福布斯的厚爱和过去的自己。

不仅登榜福布斯U30已经成了职场提升博主们的必要背景,登榜福布斯也有了自己的中介服务。

在平台你能看到大批以“胡润、福布斯U30保录取”为噱头的“高端企业服务”,号称“30 under 30上榜报价连一个爱马仕都不到”。

你这才知道登榜福布斯和麦当劳优惠券的需求一样旺盛,且也得靠蹲蹲和求微信:一名福布斯中介宣称,“福布斯U30名额将在7月末出完,想锁定的宝们可以私”,留言区很快就冒出20多条“求微信”的留言。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图源:小红书@宇哥的朋友们

甚至中介们发现,只要把“普通女孩”和“福布斯”凑一起,就可以成为女性成长向的流量密码:

《普通女孩如何登上福布斯》的攻略视频教你如何“向上社交”;《24岁上榜福布斯!普通女孩10个逆袭心得》则在讲述了自己“从农村到加入高能量圈子”的人生历程后,郑重艾特出一个“国际化咨询”的中介账号,“与有荣焉”。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一边是无休止的成功学造梦,一边是“月薪6k的工作要求性别男”的现实,“普通女孩”们的一生充满怪诞的矛盾:二十年前《意林》教普通女孩怎么上哈佛,十年前微商教普通女孩怎么赚到人生的第一个200万,到了2025年,有年仅20几岁的商界精英教你上榜福布斯。

30岁以下的福布斯精英们仿佛在社交平台上被“批量生产”,变成了普通人得以瞻仰的精英符号。

瞻仰多了,你也不禁困惑:一个看似评选“全球顶级人才”的权威榜单,为什么突然之间挤满了人?

福布斯官方介绍,他们要评选的是“全球顶尖青年企业家、领导者和变革者”,且不超过30岁。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如果仔细研究这份榜单,你会发现“30人”远不足以概括这份始于2011年、行业类别丰富、分国家分地区的巨型人才榜单。

除了福布斯30 under30,还有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 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这是三份独立的榜单。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也都有自己的福布斯U30榜单。而全球福布斯U30榜单就包括了20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里再选30人。这意味着,整个福布斯U30体系,每年至少会选出两三千人。

这20个行业,除了体育、风险投资、科学,还包括社交媒体、AI以及“娱乐与好莱坞”,福布斯比被选人更懂流量潮水的方向。

而社交媒体上很多声称“上榜福布斯U30”的人,其实登上的是福布斯中国榜单——这一榜单由《福布斯》中文版运营,并未出现在福布斯全球官网上。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从全球搜罗600个“行业顶级精英”,肯定不能全靠编辑部的关系网。所以上榜福布斯的第一步是“提名”,俗称“老带新”。前几届榜单上榜者可以提名朋友里自己认为优秀的后起之秀、投资人可以提名自己投资的创始人、你姥姥可以提名你,你也可以提名自己。

提名后,《福布斯》编辑部会一一审核每个被提名者的资质,列出一个几千人的候选人名单。审核标准很宽泛,没有任何硬性指标,只有一句话,“推动经济进步的年轻人(young people that will move economies)”。

在这一步,如果你是被其他人提名上去的,编辑就会发邮件给候选人,如果你愿意参与评选,就填写一个详细的个人信息表格。

确定候选名单后,《福布斯》会邀请4位行业领军人物,最终选出30位被提名者进入榜单。曾担任过评审团成员的行业领军人物包括:歌星泰勒·斯威夫特、亿万富豪马克·库班、美国真人秀主持人帕德玛·拉克施密。

福布斯U30榜单的编委会在2023年明确声明,这个榜单不能付费上榜,“完全由编辑决策”。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不过即便官方写明“没有付费通道”,“砸钱”依旧被认为能大大增加被提名概率。

据上榜者讲述,福布斯在筛选中很看重媒体报道,这能证明你个人或公司的影响力。所以如果你有计划上榜,付费请当地媒体写两篇报道是必要的前期工作。

对于年轻的创业精英们来说,“影响力”是资产的重要一环,运营好自己的社交媒体对于上榜也有帮助。

和福布斯类似,创建了中国富豪榜的胡润也在近年做起了“30岁以下创业领袖榜”。胡润自己就是新媒体运营高手,每1-2天就会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里更新一条视频,频率堪比专业博主,话题紧紧围绕富豪和钱。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在一个连创办人都熟练运用“刷到我说明你要发财了”来为自己引流的榜单里面,上榜者频繁出现在你首页也不奇怪了。

但新闻和社媒都算间接手法,要速通U30榜单,找中介是最快的途径。

我在社交平台上联系到一位宣称“胡润U30榜单百分百包上榜”的中介Bob。他自称是厦门某资本管理企业合伙人,与胡润榜单合作,提供榜单内定服务。

在Bob向我提供的一份《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峰会合作协议》里,我作为“甲方”,可以向胡润百富公司支付8万元,以获得对方提供的“胡润Under30创业领袖提名”,由“胡润先生颁奖”。

这份合作协议里包含的服务内容还有一份颁奖活动VIP邀请函、在《胡润百富》杂志中体现我的信息,以及一篇“胡润百富”官方微信的采访报道。

在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榜单公开的报名要求里,只有“企业估值1000万美金以上”的创始人才能参加评选。我以“只有5个人的留学中介团队创始人”的虚构身份询问是否可以参选,得到了Bob的肯定答复。

Bob告诉我,“榜单上没几个是达到这个要求的。估值都很水,我给你出具估值报告,我说估多少就是多少。”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给我的5人留学团队“估值1000万美元”,不是神奇Bob唯一能做的事情。

申请上榜需要出具自己公司的纳税记录和融资证明,Bob自信地承诺,他会帮我包装这一切。即使我没有任何融资证明,他也可以出具真实的投资意向书,“但不会有真到账的融资”。

不过要获得这些包装服务,我需要另外向Bob支付1万元的“茶水费”。Bob很有职业道德,这个费用他会等到给我和胡润官方微信客服拉群后再收取,以打消我的顾虑。

遗憾的是,2024胡润U30榜单的评选四天前刚刚结束,我错失了宝贵的登榜机会。

Bob是否真的由胡润官方授权无法完全确认。不过在合作协议里,汇款的户名是胡润百富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胡润官网一致。而Bob出示的他与胡润“国际总监”的聊天记录截图,我也确实在领英上找到了名字一致的简历,职业一栏写着“胡润百富公司PR”。

Bob的业务范围很广,除了胡润,也提供36氪、福布斯等等其他榜单的包装服务。收费依旧是1万元,但不能保证上榜。

Bob高超的职业道德再次令我折服:“不过不收钱,过了再收钱。”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虽然“30岁之前就已经拥有一家估值1000万美元的公司”对普通打工人来说已经难以想象,但胡润去年进一步抬高“年少有为”的门槛:在2024年,推出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你还在为应届生找工作3000一个月发愁,25岁的同龄人可能已经带着自己“专注于3D超写实数字人技术”的公司登上胡润榜单了。

至于登榜者是否真的都是“创业先锋”?中介们直言,“有大创比赛项目经验的都推荐来试试”。

如果说以上榜单还对“成果”有些要求,2023年成立的福布斯环球联盟国际化青年领袖(简称FGA),对你的唯一要求则是经济实力。

第一年8万8可加入会员,29万8可成为荣誉会员,未来每年都需要续费。权益包含每年12场福布斯中国官方峰会的门票、导师沙龙和一对一链接其他会员。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图源:小红书@陈可caroline

“我拒绝了福布斯”文学的灵感来源也大多是这个俱乐部。一位拒绝者直言,“FGA是一项需要付费的商业荣誉,这一点常常在各大博主的报喜中被隐去。”

“每年花8万8来续费一个青年领袖头衔,倒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有些上榜人看起来“不够成功”,是削弱“30岁以下精英榜”含金量的争议之一。但有的时候,上榜人的问题在于“过分成功”。

《品玩》曾在2018年总结福布斯中国U30榜单的上榜人,财务金融榜里是“流氓和暴力齐飞,非法集资与高利贷并举”,多位上榜者的公司曾被举报或查出存在暴力催收、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问题。创办了“贝米钱包”的上榜者姚坤杰在榜单公布前的半个月,因为“非法吸收40.9亿公众存款”被警察“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优质创业者榜单的上榜者则被质疑“自主内核红芯浏览器”产品复制了谷歌浏览器的内核,连谷歌安装包里的浏览器图标都没删;

而旅游榜单的许多上榜者也被发现顶着百万粉丝KOL的名头,实际上要靠水军维持互动率,委婉点说叫“成功模式可复制”。

看似更权威的福布斯全球U30榜单,也被曝出了多起上榜人在融资和经营过程中造假、以骗取高额投资。

2023年,福布斯在官网上发布了“30 under 30耻辱堂”,收录了10位史上“最不光彩”的30 under 30上榜者。有人进了监狱,有人还在吃官司,罪名包括欺诈、歪曲财务状况、伪造数据甚至性犯罪。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精英共筹集了53亿美元的资金,”科技企业家克里斯·巴克(Chris Bakke)写道,“这些精英也因涉嫌超过185亿美元的诈骗被捕。”

“53亿”来自福布斯官方,第二个数字则是巴克自己粗略计算的。“要点是,创新者和欺诈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卫报》评价道。

于是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们对于这个称呼又不愿舍弃,又想撇清关系的纠结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8年登榜福布斯U30的Christina Qi曾撰文列举了10条她总结的成功要素,被奉为“民间U30上榜指南”——拥有一个有钱的父亲;一张杀手般的专业照片;和一位曾经的上榜者约会;成为一个企业家;提到一个大数字;拥有媒体曝光……你可以读出指南里的调侃,但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的某些建议的确富有启发。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但很快,Christina Qi就在自己的领英简介上声明,“我不再一对一地帮助任何人做任何与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相关的事情,我不再以任何身份参与《福布斯》。”

虽然丑闻频出,但U30榜单上也有不少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上榜者,继续维持着这份榜单在大众心中的权威性。比如22岁的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就上榜了2024年福布斯中国U30榜单。

但很难说到底是她需要福布斯榜单,还是榜单需要她。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以“富豪排行”闻名的福布斯、胡润也借助着自己在金钱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拓宽各项更加细分榜单业务,商业化是这些榜单的最终目的。福布斯中国在近几年推出了留学行业系列评选,有包括“福布斯中国留学行业领军人物”在内的12个奖项。

《界面新闻》报道显示,出于税收等方方面面考虑,很多企业家坚持“财不外露、树大招风”。因此,有人花钱买“进榜”,也有人花钱买“出榜”。一些不愿意上榜的富豪,可以事先“沟通”,花30万“消灾”。

在《环球人物》杂志的一次采访中,胡润被问及“是否有人为了提高知名度从你这里花钱买排名?”胡润的回答是,“这个我不管,我们只关注公开主数据”。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面向30岁以下精英的U30榜是“排行榜”这棵摇钱树上最新鲜的果实:一面是创业初期对资源和知名度更加迫切的渴望,一面是社会对“年少有为”的一致赞赏。

但不是人人都能做下一个乔布斯。“更快、更年轻、建立更高的成就”的社会压力,也间接催生出U30榜单上的捷径和犯罪。

因为中日友好医院董某莹事件而备受关注的协和“4+4”培养模式一度被视为“名校顶尖人才”的入口。用4年完成常规医学生8年的学习内容的精英叙事背后,董某莹因为“博士论文掺水”、“托关系不转岗”而遭到巨大的舆论谴责。

“8万包上榜、1万把我包装成估值1000万公司创始人”,中介批量生产「30岁前上榜福布斯」精英?

“出名要趁早”,被扭曲成一种对特权的充分利用。

在30岁前,我们到底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就才能不落后于同龄人?

“找到了一份能供我出去旅行的工作;发现自创的泡萝卜配方很好吃;自己修好了坏了的灯泡。”

这都是我们可以达成的伟大成就。

编辑|橘总

作者|肘子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小红书@YITA青年国际人才商服

参考资料:

1.环球人物,《胡润,在中国靠什么挣钱》,2012.08

2.品玩,《骗人要趁早?扒一扒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掺水”精英榜》,2018.08

3.36氪,《福布斯U30榜单盘点:10个最不光彩的上榜者》,2023.12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