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捞完油水”实控人留下烂摊子,“A股不死鸟”靠什么屡次续命?

最精彩的是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换过3任,一个比一个“渣”,从来没有认真“爱”过,捞了油水就走,捞不到油水也要留下一堆烂摊子。这家公司叫仁东控股,现在叫“*ST仁东”。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 ··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发了年报和一季报,八妹发现其中有一家看点蛮多的。
这家公司,2024年营收11.6亿,却亏了8.3亿,转年2025年一季度,营收才2亿,净利润却有4.85亿。
还是这家公司,连续5年亏损没被“带帽”,2024年重整申请被法院受理后,才加入“*ST”的行列,重整完了,帽子却摘不掉了。
最精彩的是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换过3任,一个比一个“渣”,从来没有认真“爱”过,捞了油水就走,捞不到油水也要留下一堆烂摊子。
这家公司叫仁东控股,现在叫“*ST仁东”。
一季报之所以“乾坤回转”是因为有资本帮它渡过难关,来头还不小,不知道仁东控股能否真的获得一次新生?
1.
/退市边缘上演逆天改命,
资不抵债靠什么引来资本巨鳄青睐? /
“*ST仁东”(下面称仁东控股)现在市值57亿左右,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1.59亿,净利润-8.33亿。但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下跌45.8%,只有2亿,但报表中的归母净利润却有4.85亿。
故事先从仁东控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说起。
2020年11月,仁东控股股价来了一次著名的“14个跌停”(具体原因后面说),证监会立马调查。结果查出财务造假,虚构保理业务、虚增收入及利润等多个问题,于是公司、包括董事长霍东在内的多位高管全被罚了。
伴随着股价暴跌、被证监会处罚,公司的债务危机也暴露出来。
2024年5月,北京乐橙互娱科技有限公司以仁东控股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的申请。
审计机构披露,仁东控股账面资产总额为54.4亿,但截至2025年1月,债权人申报的欠款高达90.8亿,也就是说这家公司完全资不抵债。
到了2025年3月18日,仁东控股重整完毕,投资人出钱抹平了债务,受让的转增股份也已完成。
谁呀?都资不抵债了,要这种公司干嘛?还有,虽然重整完毕,仁东控股因为2024年期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股票仍为“*ST仁东”,想摘帽还得投入。
神仙打架自有道理。战略投资人叫“中信资本”,此外还有广州资产、招商平安、水木同德、丰汇投资等多家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参与跟投。
这些机构,光名字就感觉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们为什么会一起投资仁东呢?
中信金融资产深圳分公司是仁东控股的“大债主”,中信资本成为仁东控股战略投资者,说不定能帮“自己人”化债。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仁东控股有一把刷子:
仁东控股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其核心子公司合利宝持有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支付牌照。而且2024年90%以上的营收来自合利宝。
牌照这种东西属于稀缺资源,仁东控股不会使用,可不代表中信资本不会用。
《预重整投资协议》中,中信资本表示,要配合合利宝申请跨境外牌照,推进合利宝与中信资本体系内已投企业间合作。
当然,风险也是有的。合利宝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过渡至2025年7月9日,要想继续拿证,得去做续展工作。一去续展,就有可能受到行政监管、审批的影响,存在风险。
八妹又仔细读了一遍上面几家资本的名字,这点“小事”他们应该没什么问题。
2.
/14 个跌停血洗 13 万散户,
庄家也赔了26.9亿,谁在背后操盘? /
仁东控股沦落到欠债被重整的地步,发生在第三任实控人的“执政期”。
2017年,一家叫正东致远的公司拿到了上市公司“民盛金科”的实控权,第二年,它将股份给了年轻富豪“霍东”。于是,民盛金科改名仁东控股,霍东成这家公司第三任实控人。
有新实控人了,下面好好干呗。但仁东控股2019年想走捷径,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大股东把上市公司的表决权委托给国资背景的海科金集团,而且每年还给2000万。
当然,表决权和2000万也不能白拿。海科金承诺1年内给仁东控股提供不超过50亿的资金支持。
这种好事,一些“消息灵通”的牛散提前进场“埋伏”,有些高管也坐不住了,找了“壳公司”隐藏起来买自己家股票。两伙人共同努力下,仁东控股走了一波慢牛行情,股价在不到一年时间,从十几块涨到57,足足涨了4倍。
“庄家”一看时机差不多了,海科金终止协议的消息出来后,还假装拉了两天,然后就火速卖出,头也不回。
因为是“慢牛”,很多散户就信了。他们甚至动用融资杠杆买股票,高峰时期,光融资买入的余额高达30.4亿元,占流通市值比高达23.3%。
庄家一卖,融资的散户撑不住也跟着卖,其他散户见势不好也抛,后面就完全止不住了。于是就有了连续14个跌停的惨状,这只票从57元一路下跌到6块多钱,13万散户根本来不及跑出来,赔得裤衩子都没了。有网友在股吧中表示:“融资已经爆仓了,还欠券商200万”。
有意思的是,“牛散”景华动用了83个账号来操纵仁东控股,结果下跌太猛,他没机会“逃跑”,账户血亏26.9亿。还被证监会罚了500万。
这不是仁东控股第一次成为资本大佬的“玩物”,前两次同样刺激,还是女老板。
3.
/从铜企到妖股,
两任女老板玩转资本局,
重整是真的“重生”? /
“仁东控股”前身叫“民盛金科”,再超前叫“宏磊股份”,1998年成立,做铜加工的生意,创始人叫戚建萍。
2011年,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前夕,宏磊股份的控股股东宏磊控股被爆出债务危机,金额高达25亿,其中还包括大量民间借款,因为债主逼债,宏磊控股一度濒临绝境。
但最后,宏磊股份安然上市。上市第一天公司市值高达14亿元。
招股书上,上市之前的三年,宏磊股份的净利润最少也有2000万,最多的时候达8479万,2012年下跌到1955万,到了2013年直接开始亏损。
上市之后,公司还花了8900万买了大股东手里一个小贷公司14%股权,明目张胆地左手倒右手不说,大股东还通过应收票据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4.63亿元。宏磊股份当时的净资产还不到10个亿,其中5.41亿还是IPO融来的。
2013年证监会给宏磊股份、实控人戚建萍、控股股东等各方都做了处罚,结果年底财报一出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飙升到8.33亿。
2014年7月,看不下去的浙江证监局勒令宏磊股份免去戚建萍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董事职务。
2016年初,戚建萍带着弟弟妹妹、儿子女儿,一家五口开始清仓式减持,分三次把持有的64.6%的股份全卖了,总共套现32.5亿。
竟然有人接盘,还是一个女老板。
此人叫郝江波,是柚子资产的法人代表,她老公比她还厉害,是山西德御系创始人田文军。
郝江波花了21.71亿买了股权,因为没打算搞实业,又以14.79亿的价格把上市公司里的流动资产卖给了戚建萍。也就是说,两人谁也不亏,郝江波花小钱买了个壳子,戚建萍卖了股票又买回来实业,手里还有大把钱。
买个空壳干嘛呀?
这得说一下德御系在资本市场上的打法了,就是一个简单粗暴:
1、投资银行,借出来钱;
2、挑市值不大的公司,拿下控股权;
3、投资或重组,释放利好推高股价;
4、借助杠杆、融资、股权质押等手段获取资金,上面的过程从2到4再来一遍。
宏磊股份就是这么干的,2017年还起了一个金融概念的名字——民盛金科。期间股价也上涨了4倍,被称为“妖股”。
谁知道,时间来到2018年,德御系的金融帝国坍塌。其中故事太多太长,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下,反正民盛金科的故事讲不下去了。霍东是民盛金科的第三大股东,顺利接手了,后改名仁东控股。
故事就圆回来了,霍东没搞好仁东控股,最后被重整。
当然,民盛金科时代也并非全无优点,为了讲好金融故事,当时花14亿买下了从事第三方支付的广东合利90%股份。媒体普遍觉得这交易花的不值。
再看这笔交易,简直太棒了。如果没有合利宝,中信资本等机构根本不会投资,仁东控股连重整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很多通稿上说:
依托中信资本强大的股东背景、丰富的企业资源及优秀的管理能力,仁东控股有望实现企业的重生与发展。
“重生”这种话,也不能说太满,上市公司还得用业绩说话。“白衣骑士”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