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华为拿下红旗合作,集齐八大国有车企完成最后拼图?

访客 2025-08-26 15:00:05 58866
华为成功与红旗汽车达成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集齐与八大国有车企的合作,完成其在汽车领域的最后拼图,这一合作标志着华为在汽车产业中的深入布局和广泛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华为拿下红旗合作,集齐八大国有车企完成最后拼图?

2025年8月22日,一则重磅消息在汽车与科技圈引发震动:一汽红旗与华为正式牵手,标志着中国所有主要国有汽车集团均已进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朋友圈。

一汽红旗正式牵手华为,双方将基于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DATS)打造全新车型。据财联社报道,首款合作车型命名为“红旗9系”,定位旗舰,预计将于2026年上市,功能涵盖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及乾崑车云服务等全栈技术。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再下一城,更意味着其已成功集齐中国“八大国有车企”——从长安、东风、北汽、广汽,到上汽、江淮、奇瑞,如今再加上一汽红旗,华为的“鸿蒙智行”生态版图已然成型。

据多家官媒报道,明年,红旗9系车型将全面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和乾崑车云服务等功能。

这不仅是华为车BU业务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华为历经6年布局,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战略构想——成为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底座和生态核心。

这场合作,对华为而言,是技术输出战略的全面胜利;对红旗而言,则是传统豪华品牌向智能化时代转型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合作,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汽车产业权力重构的深刻变革。

华为布局六年磨一剑

据媒体报道,红旗与华为的合作采用HI模式(Huawei Inside),即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而红旗保持品牌决策的独立性。

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为“红旗9系”,定位旗舰。目前“红旗9系”在售车型包括H9、E-HS9、HQ9、HQ9 PHEV等,涵盖了燃油、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

华为为红旗提供其全栈自研智能解决方案,包括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和乾崑车云服务等。通过这些技术赋能,红旗9系车型将在智能化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华为自2020年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以来,最初曾被行业质疑。当时某车企甚至曾11票全票否决与华为合作。然而华为坚持其“全栈全场景”打法,形成了四项对手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

此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HI(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其中,HI模式允许车企保留品牌与制造主导权,同时深度集成华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红旗此次合作明确属于HI模式,说明即便是红旗这样拥有深厚品牌积淀的国有豪华品牌,也愿意在核心技术层面依赖华为。这证明了华为技术方案的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为其未来拓展更多高端品牌合作奠定了基础。

华为拿下红旗合作,集齐八大国有车企完成最后拼图?

2024年1月,华为将车BU核心资产剥离,成立独立公司“引望”,并引入长安阿维塔、赛力斯作为战略投资者,各持股10%。此举被视为华为为车业务未来独立上市铺路。随着红旗等更多重量级车企的加入,引望的技术生态价值将进一步放大。据预测,2025年引望盈利有望达百亿元,按40-50倍市盈率估算,其估值或达4000-5000亿元。红旗的合作,无疑为引望的资本故事增添了重磅砝码。

目前,已有超过20家主机厂、近60款车型搭载华为ADS与鸿蒙座舱。随着红旗旗舰车型的推出,华为的技术将覆盖从大众化品牌到顶级豪华品牌的全价格带。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在选择智能电动车时,很难绕开“华为方案”。华为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以自身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安卓”生态,其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与标准制定权将持续增强。

八大国有车企全部和华为达成合作

随着红旗的加入,华为已集齐八大国有车企: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淮。

各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不尽相同。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最早牵手华为,阿维塔11成为HI模式标杆案例,奇瑞和江淮则加入了智选车的大家庭。

岚图梦想家在换装华为ADS 3.0系统后,销量从月销三千多辆大幅增长到一万多辆,甚至抢走了腾势D9的MPV销冠位置。

华为车BU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华为汽车”品牌出现的希望变得渺茫,但“华系车”内部的竞争却变得更加激烈。

对华为来说,与红旗合作意味着完成了智能汽车业务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是华为车BU业务的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其历经6年终于达成最初战略构想。

华为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在智能汽车市场的地位。通过与红旗这样的高端品牌合作,华为展示了其技术的高端性和可靠性,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

市场层面,华为方案已覆盖90%以上自主乘用车销量基本盘,形成“规模-数据-迭代”正循环,对手难以复制。

华为拿下红旗合作,集齐八大国有车企完成最后拼图?

华为的乾崑和鸿蒙系统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态圈,类似于苹果的iOS,但专注于汽车场景。这将为华为带来新的收入流,如软件订阅服务和数据变现。

对红旗意味着什么?

对红旗来说,与华为合作是其突破当前局面的最好抓手。红旗作为拥有深厚历史背景的高端汽车品牌,近年来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略显乏力。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豪华汽车品牌,红旗近年来在电动化转型上投入巨大,但其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体验与新势力品牌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软件定义汽车”的今天,单纯依靠品牌历史与机械性能已难以维持高端定位。通过引入华为全栈解决方案,红旗可以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尤其是在高阶智驾、车机交互、OTA升级等关键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红旗新能源转型表现一般。2024年新能源车卖了11.5万辆,占总销量的28%,不到三成。天工系列车型销量低迷,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7月天工06、05、08的零售量,分别仅为351辆、175辆、159辆。

自主研发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系统,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特斯拉为此项目耗时5年),更需要强大的AI算法、数据积累与工程化能力。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自研路径风险高、周期长。而华为已将乾崑ADS 3.0/4.0打磨成熟,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红旗选择“拿来主义”,可以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更快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尽管红旗推出了百万级的国雅、国耀等车型,但销量支柱仍是中低端市场的H5、HS5系列。新能源车型E-QM5虽销量尚可,但主要依赖网约车市场,品牌溢价受限。

红旗的传统用户群体偏成熟、稳重,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量来自年轻消费者。华为品牌在年轻群体中具有极高的科技认同感与品牌忠诚度。红旗与华为合作,不仅能提升产品力,更能借助华为的品牌光环,重塑自身“科技豪华”的形象,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群体。

通过与华为合作,红旗将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缩短开发周期。传统车企开发一套智能驾驶系统可能需要3-5年,但通过华为的现成技术,红旗可以在1-2年内实现量产。

红旗与华为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汽车智能化从“诸侯混战”正式进入 “标准统一、生态共荣”的大一统时代。央国企采用同一套技术底座,事实行业标准呼之欲出,后续法规、保险、基建将围绕这一生态展开。

供应链端,激光雷达、MDC、鸿蒙座舱等核心部件年需求瞬间放大3-5倍,带动国产芯片、传感器、软件工具链全面降本。国际端,六大集团出口体量占中国品牌60%,华为技术随整车出海,成为“中国智造”的全球名片。

华为智能驾驶技术随六大集团整车出海,出口量占中国品牌60%,将成为“中国智造”的全球名片。

尽管红旗与华为合作前景广阔,但双方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整合难度,华为的技术需要与红旗的现有平台无缝对接,这可能需要时间测试和优化。其次是市场接受度: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华为技术买单?对于华为来说,如何平衡与多家车企的合作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红旗与华为的合作,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它标志着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一场以“软件+数据+生态”为核心的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当红旗的“国车”底蕴遇上华为的“科技灵魂”,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智能汽车时代的开启。

作 者 |元方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