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VC激烈投资,打工机器未来价值达195亿,创新科技的争夺焦点

访客 2025-09-08 14:05:16 77315 抢沙发
近期,风险投资机构对一种被称为“打工机器”的未来技术投入热情高涨,半年内投资额达到195亿,这些投资机构看好该技术的潜力,并认为其将在未来带来重大变革,这一“打工机器”技术主要指的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极高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它们能够在各种工作场景中替代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这场投资热潮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该技术未来的乐观预期。

文|未来图灵

3月,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引爆了资本市场的长期期待,使2025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爆发元年"。

金融界披露的数据显示,仅上半年,行业公开融资事件就达到144起,总金额约195亿元。而今年半年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水平。

中国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情况(2023-2025年)图片来源:未来图灵基于公开资料统计

资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这条赛道,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如何将资本热度转化为扎实的技术迭代与商业化成果,已成为行业下一步的真正考验。

巨头割据?

中国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阵营化特征。互联网巨头、科技与制造业巨头、顶级投资机构各展所长,构筑起这个赛道丰富多彩的生态体系。

互联网巨头们正持续加码机器人赛道布局。美团通过"广撒网"的策略,近年已累计投资30家机器人领域企业,覆盖配送、服务、清洁、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被业内称为"买下了机器人赛道的半壁江山"。据天眼查7月18日信息显示,美团作为宇树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持有约8%股份。若宇树科技成功上市,美团或将收获其机器人赛道投资的第一个IPO项目。

最新进展表明,宇树科技的上市计划已进入实质性阶段。9月2日,公司通过官方渠道宣布,计划于今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国内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科创板被视为最可能的上市目的地。目前,公司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中信证券担任其辅导机构。

京东则上演闪电战策略,仅在今年7月21日一天内就宣布领投三家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的Pre-A+轮(约6亿元)、众擎机器人的A1轮(近10亿元)以及逐际动力的战略轮。

腾讯秉持平台化战略,"不做硬件,只做伙伴",推出了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为机器人厂商提供基础模型、场景数据采集、训练仿真、真机部署等模块化能力。

"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表 内容来源:未来图灵汇总整理

科技与制造业巨头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打法。小米采取"投资+自研"的模式,自研"铁大"(CyberOne)人形机器人,同时通过生态链投资多家机器人公司。其将具身智能视为其"手机×AIoT"生态的未来核心终端;华为则定位为"技术赋能者",通过其昇腾AI芯片、鸿蒙系统等,为机器人公司提供"大脑"和"神经系统"。

顶级投资机构在具身智能领域同样广泛布局。创新工场投资了逐际动力,蓝驰创投等投资了智元机器人,高瓴、红杉等在机器人赛道也频频出手。首程控股联合北京国管共同发起设立的北京机器人基金,参与了云深处科技的最新一轮融资。这些顶级财务投资者押注的是平台型的技术和顶尖的创始人团队。

VC疯抢?

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的融资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度与结构性转变。

首先,融资频次显著加快,企业融资节奏持续提速。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星海图在短短半年内完成5轮融资,在2025年完成累计A系列融资约12.5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龙珠、美团战投、北京机器人基金、亦庄国投、IDG资本、BV百度风投、凯辉基金、今日资本、襄禾资本、中金保时捷基金、襄禾资本、米哈游、无锡创投集团等。

其次,单笔融资金额大幅跃升,大额融资案例频现。据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就超过44起,其中9起的单笔金额甚至突破5亿元大关。

头部企业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银河通用完成的11亿元融资创下行业单笔最大融资纪录,据报道,银河通用成立两年以来,累计融资已超24亿元。此外,银河通用还与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将聚焦复杂装配等高精度制造场景,推动具身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探索和全球市场落地;众擎机器人在Pre-A++和A1轮融资中共获近10亿元,目前估值已达约45亿元;千寻智能在Pre-A+轮融资中获得约6亿元,投资方包括京东、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以及复星锐正等。

"具身智能头部企业投融资情况汇总"表 数据来源:企查查

更为关键的是,资本的投资标准也在提高,从"看Demo"转向"看量产"和"看落地",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交付能力和商业化进展。产融共振加速成为明显趋势,互联网大厂全力押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协作更加紧密。

AI公司押注?

在这场事关未来的产业竞争中,上一波AI浪潮中的"四小龙"(商汤、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表现激进,他们采取主动出击策略,通过自研、投资、合作等多重方式深度介入产业链各个环节。

穿越了AI发展周期的商汤科技,在巨身智能的布局上最为积极,已投资十余家产业链企业。据公开资料显示,商汤国香资本投资版图覆盖具身智能技术全链条,包括硬件本体企业如傅利叶(GRx通用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等。8月1日,商汤国香资本还宣布参与具身智能新锐企业RoboScience的近2亿元天使轮投资,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其半年内出手的第5笔大交易。

为支持具身智能业务的发展,商汤科技还于7月23日完成了25亿港元的配售交易,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此次配售由国际长线资本Infini Capital(无极资本)全额认购,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人工智能核心业务发展及具身智能、真实世界资产(RWA)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

图片来源:豆包AI生成

旷视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有一些"以身入局"的意味。

2024年11月11日,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成为千里科技(原力帆汽车)董事长,打造"AI+车+机器人"的产业生态,将自身AI能力与硬件制造深度融合。

此外,旷视科技早在2018年就全资收购了艾瑞思机器人(Aresrobot),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公开资料显示,艾瑞思机器人致力于智能核心技术研发,为物流仓储、智能工厂等行业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均毕业于清华、北航、哈工大、北理工等知名高校,在机器人、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十年以上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

旷视科技的核心前员工创办了具身智能公司。2025年3月,由旷视科技前员工范浩强、周而进和汪天才创办的原力灵机宣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云从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采取了"技术赋能+生态投资"的策略,相较于其他家更轻量化。其主要通过利用多模态大模型为机器人提供"神经中枢",并通过投资布局养老机器人等特定应用场景。而目前,依图科技在具身智能这一新兴赛道上布局信息极少,已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家。

六小虎谨慎落子

AI大模型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深度对比 图片来源:未来图灵基于公开资料统计

和上面的"四小龙"不同,"大模型六小虎"(智谱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零一万物、MiniMax、阶跃星辰),正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布局策略与投资逻辑。

相比"四小龙"的激进布局,"六小虎"中除智谱AI外,多数公司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

智谱AI是"大模型六小虎"中布局最为明确和深入的公司。其已成立专门的生态基金(Z基金),并公开投资了动易科技、智在无界等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大模型的初创公司。

2024年9月,人形机器人厂商动易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峰瑞资本、Z基金领投,麟阁创投、清智资本、青锐创投、信雅达、银杏谷资本、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跟投。动易科技创始人兼CEO任晓雨具备丰富的足式人形机器人和强化学习开发经验,先后任职于机器人厂商优必选和傅利叶,曾参与优必选机器人算法研发工作,此后担任傅利叶算法主任工程师、运动控制算法负责人。

6月,智在无界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联想之星领投,Z基金、燕缘创投、彬复资本跟投。智在无界成立于2025年1月,专注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

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零一万物、阶跃星辰等其他"大模型六小虎"公司,目前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主要以技术赋能为主,在企查查数据中,并未发现对机器人硬件公司的明确投资记录。

其中,MiniMax和阶跃星辰明确将AI Agent和智能硬件作为发展方向,并成立产业联盟。2025年2月,在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上,MiniMax副总裁刘华表示,大模型到了一定水平以后,新的产品形态就会出现,这个产品形态应该是Agent,能主动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真正提高生产力、重塑经济。同期,在首届"StepUP生态开放日"活动上,阶跃星辰方面强调将智能终端Agent作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关键发力点。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表示,随着大模型在多模态、慢思考能力上不断突破,即将迎来Agent的全面爆发。

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印奇与阶跃星辰的关系远非普通顾问那么简单,他实质上参与了公司的初创阶段,是核心初创团队成员之一。

据4月29日上观新闻的报道,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来到徐汇区"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印奇以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在现场向总书记汇报了上海大模型生态的发展情况,并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前景。

汇报过程中,印奇通过一个手机演示了具身智能在民生场景的落地潜力:一位居家老人询问胃部不适的用药建议,大模型不仅给出了体系化的推荐,还主动提醒必要时需及时就医。随后,他还通过拍照识药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的精准图像理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阶跃星辰正是在"模速空间"的30层,且这场技术演示中,所采用的大模型产品也正来自阶跃星辰。

图片来源:未来图灵现场拍摄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正从"研发元年"、"量产元年"迈入"商用元年",未来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你更看好谁?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ii.cc/show/3444.html发布于 2025-09-08 14:05: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731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