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酷派手机,能否在打假风暴中重塑辉煌?

访客 2025-09-10 14:09:14 76663 抢沙发
酷派手机面临挑战,能否从“打假风暴”中重寻生机引人关注,该公司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产品,提升竞争力,酷派手机需找到自身定位,加强品牌建设,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通过不断革新和改进,酷派手机有望实现复苏,重拾市场地位,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文|向前科技

当"反诈老陈"的直播间里,那句"嘎子哥卖的酷派手机是假货"的质疑声炸响时,一场关于手机真伪的舆论风暴就彻底刮开了。

近日,昔日网络红人"反诈老陈"完成身份赛道转换,从健身领域转向"打假"行列。而他打假的第一枪就瞄向了有过假货风波的"嘎子",毕竟当年的"潘嘎之交"在网上闹得也是沸沸扬扬。

酷派手机,能否在打假风暴中重塑辉煌?

反诈老陈的这一转型选择,在向前科技看来,或许源于公众对其既往"反诈"身份形成的认知认同基础,其后续在"打假"领域的持续投入,不排除存在重塑公众形象、重获舆论关注的可能性。说的通俗一些就是想"翻红",而借助打假,更容易实现翻红~~

果真,打假视频一发,嘎子再稍作回应,热搜直接给安排上了。但是事件发展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受伤的原来是酷派手机。从直播间言之凿凿的"正品"承诺,到3C证书的悄然撤销,从品牌方语焉不详的回应,到消费者不依不饶的维权,最终所有的暴击全让酷派手机承受了。

有网友调侃道,"反诈老陈,打的"嘎子"的假,其实是扒的"酷派"的皮。"。这一场手机真伪的罗生门闹剧,不仅将酷派重新拽回公众视野,更意外揭开了这家企业艰难求存的另一面。

一、打假风波持续发酵,一场真相的拉锯战

事件起源于7月底。前反诈民警、网红"反诈老陈"在"嘎子哥"谢孟伟的直播间中,下单购买了一款标价699元的酷派手机。到货后,老陈一位从事手机维修的朋友质疑该机为贴牌产品,官网查询无果后,他于8月21日发布视频公开喊话:"你们到底有没有这款产品?如果没有,跟老百姓说一声!"

视频中,老陈情绪激动,言辞犀利,与其曾经作为反诈警察的正义形象一脉相承。而嘎子哥的回应同样强硬,直接在直播中回呛:"你是个什么东西啊?你蹭我流量。"两位网红的正面交锋,迅速将酷派推向舆论火山口。

酷派最初的回应显得有些进退失据。官方客服与京东平台一度表示"并无该产品",却在四天后改口称"平台正在陆续审核上架,后期将全面上架"。如此前后不一的回应,不仅未能平息质疑,反而进一步削弱了公众信任,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一回合的质疑随老陈道歉暂告段落,但他很快转向另一个更具杀伤力的问题——3C认证和进网许可证。经查,该手机所标注的3C认证已于2025年8月15日撤销,进网许可证也于2025年5月29日过期。连续七条视频追问,将酷派拖入了更深的信任危机。

二、从巅峰到边缘,一家巨头的黯然退场

回顾酷派的发展历程,其起伏跌宕可谓令人唏嘘不已。在2012年左右的功能机与合约机时代,酷派曾凭借充话费送手机的商业模式火遍全国,当年可是与中兴、华为、联想并称"中华酷联",市占率甚至一度登顶,将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甩在身后。

然而,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合约机模式的式微,酷派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逐渐被华为、小米、OV等品牌挤出主流市场。2016年,酷派营收暴跌42.1%,全年亏损高达42亿港元,这个数字几乎让人咋舌。

危机之中,酷派选择引入乐视作为战略投资者。2015–2016年,贾跃亭先后两次收购酷派股份,总计斥资37.8亿港元。但好景不长,乐视自身很快陷入资金链危机,酷派受其拖累,再度陷入巨亏,简直是一错再错。

2021年,酷派高调宣布回归手机市场,并立下"三年内重返第一梯队"的豪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年其手机全年销量仅12.63万部,不及主流品牌单款机型销量的零头,说出去都没人信。

究其原因,技术落后是关键。2021年,主流入门机型已普遍配置5G通信和高刷新率屏幕,而酷派仍主推4G+60Hz产品;当竞争对手开始普及128GB存储时,酷派仍在清理64GB版本的库存,明显跟不上节奏。

三、转型之困:地产与加密货币能撑起酷派的未来吗?

手机业务节节败退,酷派开始寻求多元化突围,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

一方面,公司利用自有地产资源开展租赁业务。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酷派信息港与东莞松山湖科技生态园,合计约40万平方米的物业,在2024年为酷派带来8985万港元的租金收入,这块倒是稳当。

另一方面,酷派在2023年下半年涉足数字货币业务,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4124万港元,同比激增近5倍,目前已占公司总收入的19.56%,看起来势头挺猛。

然而,这类跨界转型看似热闹,实则潜藏风险。数字货币业务波动性大、监管政策不确定,而写字楼租赁市场同样面临供过于求、租金下行的压力,能不能持续还真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酷派最近高调宣布进军"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赛道,一度刺激股价单日暴涨39.66%。但在资本市场短暂狂欢的背后,是酷派手机业务持续边缘化的残酷现实——在其淘宝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手机仅售出500多部,其余机型销量多为两位数甚至为零,这点销量根本不够看。

四、一场"皮洛士式胜利",酷派困于贴牌模式与认证危机

反诈老陈的打假,虽然起步有误,却意外揭开了酷派更深层的问题,这事儿越想越有意思。

3C认证和进网许可证过期不仅反映了个别产品的品控漏洞,更暴露出酷派在整体质量管理和合规意识上的缺失。试图拦截快递、阻止产品到达打假人手中的做法,更显示出企业在危机应对上的稚嫩甚至被动,有点手足无措。

从某种程度上说,酷派目前所选择的贴牌模式,虽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收入,长远来看却可能彻底消耗品牌价值,使酷派沦为"手机界南极人",失去科技企业的创新基因,这点酷派得好好想想。

同为"中华酷联"阵营的华为、中兴、联想,均已找到新的发展路径。酷派若想真正重回赛场,或需放弃对短期热点的追逐,回归自身优势,寻求差异化定位,否则再折腾也难有起色。

远在风波之外,深圳南山酷派信息港和东莞松山湖科技生态园依然静静地矗立着。这些地产项目带来的租金收入,仍在支撑着这个昔日巨头的转型梦想,算是最后的老本了吧。

但在这场关于生存的博弈中,酷派需要的不仅是一场舆论的胜利,更是一场彻底的自我重构。否则,老陈的质疑与酷派的回应,终究只会成为这个品牌逐渐消逝的又一条注脚,徒留感慨罢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ii.cc/show/3538.html发布于 2025-09-10 14:09: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666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