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雷军与李书福在胡润榜上的财富增长奇迹,每分钟净赚37万与15万揭秘?

访客 2025-11-05 15:01:18 37532 抢沙发
胡润榜上财富增长迅速的雷军和李书福,其赚钱速度惊人,雷军每分钟净赚约37万,而李书福则每分钟净赚约15万,这一增长反映了他们在商业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出色能力,也展示了当代企业家通过创新和努力实现的财富增值速度。

雷军与李书福在胡润榜上的财富增长奇迹,每分钟净赚37万与15万揭秘?

胡润百富榜上财富增长较快的雷军和李书福,谁的资本版图更赚钱?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第27份百富榜(以前叫富豪榜),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第四次荣登榜首并未出人意料,前十的榜单中有两个新面孔吸引网友关注。前十新增两个新人分别是小米创始人雷军和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两人分别位列第五位和第十位。

让市场没想到的是,两位大佬成功上榜百富榜前十,未能为公司股价带来积极提振,反而小米和吉利的股价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滑。10月28日胡润百富榜发布,10月28日至31日,小米股价遭遇三连跌,分别下跌了1.92%、1.96%和2.17%,直至11月3日才止住颓势。自9月25日的59.90港元一路下跌至11月3日收盘的44.82港元,期间跌幅达25.2%。小米股价年内整体表现依然不俗,2025年年内股价涨幅达28.8%。最新市值依然高达1.168万亿港元。

雷军与李书福在胡润榜上的财富增长奇迹,每分钟净赚37万与15万揭秘?

雷军与李书福在胡润榜上的财富增长奇迹,每分钟净赚37万与15万揭秘?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首次进入百富榜前十,吉利汽车的股价遭遇一波六连跌,从胡润百富榜发布至今遭遇四连跌。和8月25日的年内股价高点相比,11月3日的股价已经下跌了14%。和小米年内股价总体上涨一样,吉利在2025年年内股价涨幅达25.3%,最新市值为1803亿港元。

但是小米和吉利在2025年年内股价涨幅均超过四分之一,助推雷军和李书福挤进百富榜前十。其中今年2月26日,雷军因为小米股价的暴涨,一度以4400亿的财富短暂超越钟睒睒成为中国首富。雷军年内财富激增1960亿元,李书福的个人财富激增800亿元,成为百富榜前十中增幅较高的两位富豪。

这两位新增的超级富豪,谁的资本版图更赚钱?

雷军一分钟赚37万?

凭借小米汽车的优异表现,小米股价自2024年增长121%之后,进入2025年的小米股价也持续飙升,若不是近期小米遭受较大负面舆情,影响了股价,2025年小米股价一度累计涨幅达266%,从年初的12港元/股飙升至44港元/股。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一度创下52.4港元/股的历史新高。

2025年Q2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汽车业务表现亮眼,Q2收入206亿元,毛利率达26.4%,亏损收窄至3亿元‌。机构对小米汽车业务盈利前景乐观,预计2025年Q4或实现单季盈利‌。增发融资426亿港元后,资金用于汽车研发及生态布局,增强长期竞争力。各种利好,让雷军在年内财富增长了1960亿元,增幅达151%。荣获2025年财富“增长王”。‌

‌雷军作为小米集团创始人,是小米持股最高的创始人,2023年底年报显示持股24.16%。2025年3月25日配售后,雷军持股降至24.1%。当日小米完成配售8亿股,雷军参与“先旧后新”认购,持股进一步稀释至23.4%。雷军通过AB股架构控制约64%的投票权,确保对小米的绝对控制权。‌‌

此外,雷军还通过投资持有其他公司股份,例如字节跳动持股1.2%、金山软件持股15.31%(25.7%的表决权)、美的集团持股1.29%,拉卡拉持股1.02%等,还通过小米集团采用“双层股权架构”,雷军通过信托和AB股设计,实际控制公司表决权,保障决策权稳定。

雷军通过顺为资本的对外投资,其资本版图越来越大,至少持有11家科创板公司股份。石头科技、方邦股份、乐鑫科技、晶晨股份、金山办公、九号智能、石头科技、创鑫激光、聚辰股份都有雷军的身影。美股的欢聚时代、迅雷、猎豹、金山云等公司也有雷军的身影。

雷军与李书福在胡润榜上的财富增长奇迹,每分钟净赚37万与15万揭秘?

1960亿元的财富增长,这些增量放在《胡润百富榜》中都能排在榜单前二十位,马云以2100亿元的财富位居11位,张志东以1930亿元的财富位居12位,雷军一年增长的财富就能超过张志东排在百富榜第12位。这意味着雷军平均每分钟赚37万元。胡润认为雷军财富增长主要和小米汽车、手机、IOT设备的亮眼表现有关。

按照社科院财富研究团队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推算数据,2025年全国税前年收入达36万元的人群约为11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仅0.8%左右。雷军1分钟赚的钱已经超越了99.2%的人群。

李书福首进前十

李书福在2025年个人财富增长了55%,虽没有雷军财富增长迅猛,增长幅度在前十富豪中仅次于雷军、曾毓群、丁磊和钟睒睒,后者三位富豪的财富增长分别是65%、60%和56%。

李书福首次进入百富榜前十,主要得益于其财富的显著增长和吉利汽车业务的强劲表现‌,推动吉利汽车股价的翻倍表现。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核心归母净利润达66.6亿元,同比增长102%‌。吉利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26%,出口表现稳定,市占率首次突破10%‌。这些亮眼业绩直接推动了市场对吉利集团价值的重估。

李书福作为吉利控股集团的核心人物,其资本版图已覆盖汽车制造、智能科技、出行服务等多个领域。截至2025年6月,他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控制‌11家上市公司‌,形成从研发到出行的全产业链布局‌。其资本版图的核心构成为吉利汽车、极氪、曹操出行、洪桥集团、极星汽车、亿咖通科技、路特斯科技、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千里科技等11家上市企业。这些“吉利系”企业分布在A股、H股、美股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至今年6月16日,总市值3533亿元。经梳理发现,11家上市企业中,盈利企业5家,亏损企业6家。最烧钱的是极星汽车,2024年亏损超过147亿元,比2023年扩大61亿元。

李书福也是资本运作高手,早年收购沃尔沃就足以说明李书福的资本运作能力。这一战也让李书福扬名全球。成为全球各大顶级商学院的经典案例。被哈佛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全球知名商学院持续关注并进行研究分析。这次并购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海外车企并购案。

纵观李书福的资本运作特点,最终落实到生态协同‌上,通过上市公司实现“研发-制造-出行-数据”的闭环,例如提供出行服务的曹操出行与吉利汽车、极氪形成业务联动。2025年曹操出行上市后,李书福的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1家,总市值超千亿港元。尽管2025年6月25日曹操出行上市首日股价下跌21.67%,李书福持股价值仍超150亿港元。‌

李书福的资本版图不仅体现其“造车者”向“产业整合者”的转型,也反映了吉利集团在全球化与智能化战略中的深度布局‌。其子李星星的一星机器人业务调整就是李书福聚焦智能驾驶的表现,吉利出车、旷视出智驾、力帆(千里)出壳,三者通过合作,目标是成为华为车BU。李书福对AI曾经四小龙之一的创始人印奇印象很好,印奇出任千里科技董事长,接着又引入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将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旷视旗下的迈驰智行,全部整合进新成立的“重庆千里智驾”,核心只有千里智驾。李书福的全球智能化的野心可见一斑。

从李书福的财富增量计算,他每分钟净赚15.2万元,已经超过全国92%的人群。‌

李书福与雷军:殊途同归的产业整合者

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电动化深水区的关键阶段,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具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家——李书福与雷军,正以“产业整合者”的身份在造车赛道上交汇。他们一个深耕制造业数十年,一个跨界而来却手握生态资源,看似路径不同,实则都在推动中国汽车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重构”。

李书福的整合逻辑根植于“制造为本、技术为基”。过去十余年,他通过收购沃尔沃、入股戴姆勒、整合极氪与领克等举措,构建起覆盖燃油、混动、纯电、醇氢等多技术路线的全球化研发生态。2025年推出的《台州宣言》和“两横七纵”战略,更标志着吉利从资本扩张转向深度协同:前端品牌聚焦用户分层,中后台技术实现架构、电驱、电池、智能座舱等七大领域的平台化共享。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体系化能力将分散的资源转化为可复用、可迭代的产业基础设施。正如李书福所言:“回归制造业本质,敬畏产业规律”,其整合的核心在于夯实底层技术护城河,打造穿越周期的韧性。

而雷军的整合之道,则体现为“生态驱动、用户导向”。小米汽车虽入局较晚,却凭借手机×AIoT×汽车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迅速打通硬件、软件与服务边界。雷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工程师,但他深谙如何整合供应链、调动用户社群、嫁接智能生态。小米SU7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力,更在于其将3亿MIUI用户、成熟的智能制造体系与澎湃芯片研发能力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软硬一体”竞争力。即便近期遭遇舆论风波,雷军仍选择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呼吁抵制网络乱象,这背后是对健康产业生态的维护——他知道,唯有生态清朗,整合才能持续。

两人看似一“慢”一“快”,实则殊途同归。李书福强调“过程对了,结果自然就对”,雷军则信奉“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但如今他们都意识到:真正的风口不在流量,而在系统性整合能力。吉利正在将卫星通信、低轨导航、车规芯片纳入整车开发闭环;小米也在自建工厂、自研智驾、布局换电网络。双方都在从单一产品制造商,蜕变为涵盖核心技术、制造体系、用户运营与生态服务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

更值得期待的是,他们的整合路径存在互补空间。吉利拥有深厚的整车工程能力与全球合规经验,小米则具备领先的消费电子交互逻辑与敏捷开发机制。未来,在智能座舱体验、车云协同、海外市场本地化等方面,二者完全可能形成“制造+生态”的新型合作范式。这种竞合关系,将推动整个行业从价格战、参数战,升级为标准战、生态战。

李书福与雷军在百富榜和造车赛道“相遇”,是中国汽车产业成熟化的标志。他们不再是孤立的造车者,而是以不同方式重塑产业链结构的整合者。当长期主义遇上生态思维,当制造根基拥抱数字创新,中国汽车工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走出一条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新路。这场火花,终将照亮中国智造的下一个十年。

作 者 |梦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ii.cc/show/5807.html发布于 2025-11-05 15:01: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753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