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蔬菜在国外成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蔬菜产业竞争升级比拼谁更强?

访客 2025-11-18 15:00:58 61025 抢沙发
蔬菜在国外成为奢侈品引发关注,而山东、河南和广东等地却在比拼谁的蔬菜产量更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外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而中国的蔬菜生产却依旧保持优势,山东、河南和广东等地作为中国的蔬菜主要产区,正在竞相发展蔬菜产业,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这一趋势预示着中国蔬菜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繁荣。

蔬菜在国外成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蔬菜产业竞争升级比拼谁更强?

近日,中外网友对账,对到了“蔬菜自由”这个话题火了。

很多老外惊叹中国的蔬菜价格便宜。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博主带着好奇与镜头涌入中国,菜市场和超市也成了打卡地。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一边“对账”一边发问:“为什么中国人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新鲜蔬菜?”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网友在评论中称,平时买菜只敢论颗买,超市西瓜还要切成小块单独包装。中国人却早已实现了“蔬菜自由”?

蔬菜在国外成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蔬菜产业竞争升级比拼谁更强?

这是因为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为全国保驾护航。河南蔬菜全年生产约7600多万吨,山东是多年的中国菜篮子蔬菜年产量达到了9272万吨,就连经济强省广东蔬菜全年产量也达到约4000多万吨.

中国的菜篮子到底是谁?

谁是中国“最菜”的省?

能保障老百姓果蔬自由的是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这些蔬菜大省为全国老百姓的“果蔬自由”保驾护航。也引发了多省对“蔬菜第一大省”的争夺。

提及蔬菜第一大省,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山东省的蔬菜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2024年山东的蔬菜产量高达9623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总产量达1.1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省份,‌农业基础雄厚。拥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兰陵、莘县等知名蔬菜基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约3263万亩,蔬菜品类齐全,生产约150种、2500多个品种的蔬菜。其中寿光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莘县‌也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香瓜产量全国第一。

‌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通过建立育种、繁育、推广全链条体系,搭建种业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178个,占全省一半‌。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等多重举措,将‌智慧农业‌应用广泛,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融合12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数字化种植,物联网管理技术在新大棚中的应用率超80%‌,这些科技创新持续巩固山东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大省的地位。

最不服山东当蔬菜第一大省的是河南,河南2024年蔬菜产量达8069万吨,且河南的种植面积更大,2023年河南蔬菜播种面积2699.1万亩,居全国第一,但目前来看“中原菜篮子”因气候和设施条件限制,单产较低,总产量不及山东。

山东不仅在总产量上高于河南,在出口和深加工方面也领先河南,山东蔬菜产值、出口额连续26年全国第一,规上加工企业超1.1万家,产业链完整度远超河南。比如山东每年向韩国出口约30万吨泡菜,占韩国进口总量的90%以上,其中80%以上产自仁兆镇。2024年仁兆镇泡菜出口产值突破1.5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足以满足韩国市场需求。

仁兆镇拥有10.5万亩蔬菜基地,年产62万吨蔬菜,8家韩式泡菜企业年产量超7万吨。其白菜因清甜脆嫩、价格仅为韩国本土的五分之一,成为韩国泡菜原料首选。山东凭借无数个仁兆镇这样的乡镇,以更高的单产、更强的设施农业和成熟的流通体系,持续稳坐“中国蔬菜产量第一省”宝座。

广东菜篮子悄悄崛起

广东蔬菜的产量一直被外界忽视,大家都只看到山东和河南的前两名争夺第一,却忽视了广东悄然攀升至前列。

2023年广东省蔬菜播种面积为145.37万公顷,产量达到4099.33万吨,比上年增长2.5%。‌

蔬菜产业是广东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值约占广东农业产值的37%。‌广东省蔬菜品种以叶菜类、茄果类为主,除供应省内市场外,还大量北运并销往港澳等地区。

广东省蔬菜种植虽总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但‌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比极低‌。据统计,2020年规模化生产基地中设施蔬菜面积仅占5.5%,其余均为露天种植。这种结构导致生产极易受天气影响,例如“龙舟水”、台风和夏季高温等自然灾害会直接导致蔬菜减产和品质下降。天气因素也容易造成价格波动较大,对采购商的信心带来影响,2024年9月受台风影响,田头均价环比上涨14.92%,批发均价同比上涨27.84%,需加强产销对接,尽量减少天气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其实广东不是没有尝试过规模化基地种植蔬菜,但受“用工难”问题制约,随着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技术程度不高,加之务工人员流动,使得基地用工成本上升。例如,河源市连平县某蔬菜基地的日工资上涨20%至120元/天,仍难以招到足够的临时工。

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广东果蔬的滞销风险偏高,菜农在种植前‌缺乏市场调查和预测‌,跟风种植现象普遍,导致品种结构失衡。例如,2019年湛江徐闻辣椒滞销,而2023年因辣椒行情低迷,冬种辣椒面积和产量均同比下降16%以上,次年又因供应减少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这种供需波动增加了滞销风险。

广东2024年蔬菜产量已经高达4245万吨,却面临海南、广西等区域的激烈竞争,海南、广西等邻近省份冬种菜规模扩大,部分品种成熟期更早,与广东形成竞争。同时广东在蔬菜种植上还需突破瓶颈,需进一步推广嫁接技术、集约化育苗等,提升瓜类、茄果类抗病能力及品质,需要学习山东的蔬菜种植产销的一条龙产业链。

中国为何重视菜篮子工程?

我国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程度极高,将其视为保障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菜篮子”工程被明确为“市长负责制”的一把手工程,强调从“菜园子”到“菜摊子”的全链条管理。“菜篮子”这个词几乎是新闻联播出镜率最高的名词之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将蔬菜产业作为高产值、高附加值的关键领域‌。国务院还发布通知,要求新阶段工作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突出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安全”的转变‌。

蔬菜在国外成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蔬菜产业竞争升级比拼谁更强?

在蔬菜的生产与供应保障方面,我国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蔬菜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例如,河北作为供京津蔬菜第一大省,正通过全域布局和精准政策,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2024年全国蔬菜产量已达8.61亿吨,形成了包括北运菜基地、早春菜基地等在内的多层次生产基地‌。

无数新鲜蔬菜通过发达的冷链物流网,源源不断地供应14亿多中国人的菜篮,形成了对我国普通民众的“菜篮子”保障机制。保障“菜篮子”供应,始终被视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这背后,是“民以食为天”的质朴情怀,更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清醒认知。

我国对菜篮子的保障机制足以领先全球,以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例,冬季英国95%的西红柿和90%的生菜需要进口,日韩蔬菜进口率也很高,尤其是一遇上台风或寒潮,价格瞬间飞涨;韩国人爱吃泡菜,可自己种植产出严重不足,经常发生“金菜”危机,其进口泡菜原料大白菜完全依赖我国,其他大蒜等农产品对中国的依赖也很严重。即便是农业规模化较高的美国,果蔬产出也无法保障国内消费,因其地广人稀,果蔬种植和运输距离过长,成本激增,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吃点绿的”成了地理和钱包双重考验。

如今在强产业链的带动下,对菜篮子的发展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这是欧美难以企及的。

“菜篮子工程”的成功,并非简单的计划指令,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调控、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防止了资本垄断、市场失灵对民生的威胁。

一日三餐的菜篮子工程,关乎着数以亿计的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满载着民生关怀与智慧的“中国式菜篮子”,不仅盛满了物质的丰盈,更体现出中国民生保障的力量与温度。这或是那些外国友人看不到的本质所在。‌

作 者 |梦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ii.cc/show/6350.html发布于 2025-11-18 15:00:5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102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