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和王思聪齐名的“地产二代”,为啥突然被限制出境了?

经历过房地产的黄金时代,2019年时,张力父子身家还曾高达240亿,富二代张量也是和王思聪齐名的“京城四少”之一。但令人唏嘘的是,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惨淡,短短几年间,这对地产父子档就双双陷入了债务深渊……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
· ··
房地产行业很少有父子二人各立门户,富力的张力和实地的张量是个特例,最近,这对父子档好巧不巧地同时传出了新消息。
5月13日,有媒体引述一位知情人士称,富力地产联合创始人之一张力的儿子张量,因涉及贷款纠纷而被禁止出境。
同一天,富力地产旗下酒店资产——广州富力空港假日酒店二次拍卖结果揭晓,虽然第二次拍卖的价格2.2亿元仅为评估价的5.6折,且引来超2200次围观,但最终还是无人报名出价,再次流拍。
经历过房地产的黄金时代,2019年时,张力父子身家还曾高达240亿,富二代张量也是和王思聪齐名的“京城四少”之一。
但令人唏嘘的是,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惨淡,短短几年间,这对地产父子档就双双陷入了债务深渊……
1.
/债务缠身的“地产二代”,
自己给自己“输血” /
先来聊聊“地产二代”张量被禁止出境的事儿。
据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杭州一家法院上个月对张量下达了出境禁令。法院表示,张量未能履行实地地产的借款担保,而他是实地地产的控股股东。该人士称,法院早些时候裁定张量对这笔债务负有责任。
据报道,其实这笔贷款的争议可以追溯到2022年,当时,债权人中建投信托因为一笔11.6亿元的借款,起诉了实地地产、旗下几家子公司和张量。
天眼查显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的几个被告,采取执行措施,执行标的为1.75634亿元。2023年6月30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就该案审理终结。
这事归根究底,还是2021年实地地产陷入资金困局的后续,这也是房地产行业近几年困境的一个缩影。
早些年,张量曾经一度是“地产二代”里的创业典范,2006年才25岁就创办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实地地产。
一开始,实地地产也没在业内干出啥名头、体量也小,直到2015年时突然豪掷超34亿,一口气在广州拿下6块地,开发出常春藤项目,次年销售额就突破了百亿大关,并在2017年以200亿销售额进入房企百强名单。
发展势不可挡,实地地产把上市提上了日程,但那两年房地产生意已经开始逐渐不好做了,叠加IPO折戟和超高的负债率,到了2021年,实地地产商票违约风波爆发,资金危机一触即发。
不过作为家底雄厚的“地产二代”,张量这两年也没闲着,还是在想办法自己给自己“输血”。
张量手里还有一家以煤炭为主业、总资产超千亿的港股上市公司——力量发展,是老爸张力送给他的,超过六成的股份由一家注册在海外的离岸公司实体持有,全部都由张量掌控。
从2021年底开始的大半年内,力量发展就接连出手,收拾实地地产的债务烂摊子。光2022年,力量发展就花费了8.09亿元,收购了实地集团旗下的物业组合。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1月,力量发展又宣布旗下子公司力量秦皇岛已与实地地产旗下珠海实地签订协议,收购茂名晟大及茂名晟城各自的100%股权,总代价为7000万元。
要知道这两个项目的业绩情况并不好,截至2023年年末,茂名晟大净亏损592.4万元,茂名晟城净亏损8000元,如果单纯从投资角度考虑,其实并没有啥“钱景”。
但谁让力量发展这个“煤老板”是自家的,所以才能不断给实地地产“输血”,有网友还调侃说:
“说来说去,家里有矿才是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2.
/儿子债务压顶,父债也不好还/
张量在坊间有一个外号,叫“富力太子”。据说实地地产爆雷时,维权的人就直接冲到了富力大厦,要张力“子债父偿”。
儿子有难,父亲拉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但不是张力不想帮,而是救实地实在是力不从心,因为他的富力地产早就自顾不暇了。
富力地产在房地产行业里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实行“双老板”制,李思廉主管公司财务和市场营销,张力负责项目开发和工程管理,两人分别持有富力地产28.97%及27.77%的股份。
赶上了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千禧年后富力从大本营广东北上发展,曾以天价32亿成为新的“天价标王”,2005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次年销售过百亿,并形成了住宅、商业双发展的业务格局。
那十几年间,富力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做到了国外,发展势不可挡。2017年,富力以近190亿元的总价从万达手中收购了73家酒店资产,成为全球最大豪华酒店业主。
但这笔“世纪交易”后,富力地产开始“一蹶不振”,债务持续飙升,到2019年时净负债率已经冲高到了200%。
而且债务压顶的同时,富力的业绩也开始持续亏损,从2021年至2024年,四年累计净亏损达到了700亿元,这个数目看起来多少有点惊人。
为了还债,这些年富力地产一边抓销售,全员卖房回笼资金;一边大肆出售资产,优化现金流。
比如去年,富力就以8亿美元的价格,把英国“敦One”项目卖给了“重庆李嘉诚”张松桥;年底,自家的“煤老板”力量发展,也帮忙“输血”以约10亿元买下了富力在秦皇岛地标项目。
最大一笔是淡马锡旗下基金申请对富力子公司清盘,导致这家公司旗下的68家酒店及一栋写字楼被接管,而这些资产正是当年万达酒店资产包的一部分。
近几年,富力一直在努力的“回血”,但还是远远不够覆盖债务。雪上加霜的是,在富力陷入债务危机的这几年,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张力也面临着法律上的麻烦。
2022年,张力被行贿当地官员,以加快他的一个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2023年7月,张力承认存在行贿的不当行为并支付5万美元的罚款,随后被放回国。
年底,陷入舆论风波的张力辞任富力地产董事及行政总裁,但仍是公司二股东。
子债还不了,父债也不好还,这对地产父子档,就这么双双陷入了债务困境......
3.
/“地产二代”接班现状:
从风光无限到“最惨二代” /
中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了三十余年,很多民营房企创始人,都成了坐享时代红利的地产大佬,随着他们逐渐老去,二代接班也被提上了日程。
于是一众“地产二代”纷纷走向台前,比如桂园的杨惠妍、世茂集团的许世坛、蓝光发展的杨武正等,只是这几年地产生意不好做,连带着这些二代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就拿碧桂园的杨惠妍来说,早在2005年,她就收到了老父亲杨国强的全部股权,年仅25岁就以130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内地女首富”。
在十几年的历练后,到了2023年,41岁的她终于从父亲手中接过“帅印”,成了碧桂园的掌门人,但此时,曾经被称为“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2023年10月,碧桂园就聘请财务顾问进行债务重组,但进展十分缓慢,直到今年1月才公布境外债务重组的关键条款,涉及债务164亿美元。
境内债务方面,今年4月曾有媒体报道,碧桂园对旗下9只债券的兑付方案进行调整,涉及本金金额约135.17亿元,意在为制定削债方案争取更多的时间与债权人进行谈判。
前不久的月度管理会议上,作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说要“砸锅卖铁保交房”。
还有蓝光发展的“地产二代”杨武正,2021年从老父亲手中接下了蓝光集团的董事长的位置,那一年他才26岁。
然而刚接过重担不久,蓝光就爆雷了,深陷债务危机。在当董事长的两年里,不仅公司被摘牌、终止上市,他自己背上了“430次被执行,562次限高”。
几年前还风光无限的“最年轻房地产董事长”,一转眼就被网友调侃是“最惨房二代”。
从这些“地产二代”们接班的情况的来看,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他们面对的,或许是比父辈们更复杂的局面,有网友就曾经调侃说:
“走进真实世界的地产二代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企业是时代的产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父辈们凭借规模扩张和冒险精神“打”下江山,而如今市场逻辑已变,二代们既要消化高杠杆遗留的债务,又要适应低增长、强监管的新环境。
“打江山”靠胆识,“守江山”靠定力。前者是开疆拓土的豪赌,后者则是精耕细活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