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天工作制讨论了十年,为何是绵阳带头试行?

谁也没想到,绵阳会引发全国如此巨大的关注。
5月23日,四川绵阳市商务局印发《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该清单中包含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弹性调休、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200元/月(人民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等若干细则,其中4.5天弹性工作制刷爆全网。
值得注意的是,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也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但相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三线城市的绵阳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存在感依然偏弱,以至于绵阳发布上述清单后,连续几次冲上热搜。
清单总共包含29条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活力。其中包含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消费升级换代、服务消费提质、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优化、国际消费升级等七大核心行动,最吸引目光的还是4.5天工作制。
4.5天工作制的讨论由来已久,2015年,国家有关单位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2019年该工作制度也曾被多次提及,但最终都没有落实。
为何绵阳会第一个落实每周2.5天休息日?
GDP平均增速位居前列
绵阳总面积2.02万平方公里,是四川仅次于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自治州的面积第四大城市,甚至大于面积1.4万平方公里的成都市,占四川48.6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4.2%。2024年年末总人口492.2万人,占四川8364万总人口的6%。2024年绵阳GDP总量4344.03亿元,增速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5%。在全省仅次于成都市,是四川境内第二大经济体。
2000年绵阳GDP为276.76亿元,2024年GDP总量增至4344.03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10.59%,位居四川第二(仅次于甘孜州同期的12.6%,但甘孜州基数较小,导致增速更快)。2017年至今,绵阳经济增速持续稳居四川省内前三,且大部分时间位居第二甚至第一。绵阳经济总量占四川全省GDP的比重逐年提升,2017年刚突破6.0%,2024年已经超过6.7%。境内有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等四大金刚,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大企业。目前绵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9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个),数量均居四川第2位。
绵阳凭借较高的GDP增速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百强城市中进位最快的城市之一,2021年,绵阳在百强城市中排名位居91位,但2024年绵阳GDP总量突破4000亿元,排名提升14位至77位,成为当年城市排名进位第二高的城市,第一位是“家里有矿”的包头,这一年包头进位21个位次。2024年,绵阳GDP总量4344.03亿元,超过曲靖,再次进位。同时,绵阳市在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名中位列第55位,反映其在数字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等领域的综合实力。
但绵阳的GDP增速波动较大,2021年绵阳GDP增速为8.7%,2022年降至5%,2023年又激增至9.8%,2024年7%的GDP增速虽然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却明显低于2023年的增速。有分析人士认为,绵阳试行4.5天工作制旨在刺激消费需求,应对经济结构转型等需求。通过延长周末假期至2.5天,可以鼓励市民参与短途旅游、餐饮娱乐等消费活动,激发本地服务业活力。
数据显示,类似弹性工作制试点地区周末景区客流量平均增长45%,配套推出的文旅消费券、夜间经济示范区等政策进一步强化消费拉动效应。“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政府通过时间杠杆来刺激消费,通过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提高养老金等方式来释放消费潜力,每年可释放60亿至百亿的消费潜力。同时还能为双职工家庭提供更多亲子互动时间,缓解社会育儿压力,甚至有利于缓解人口负增长的局面。”
科技第一城为何是绵阳?
很多人都不知道,绵阳是国务院官方认定的科技第一城。这和很多城市“自封”的科技第一城有本质不同,绵阳的科技第一城有官方背书。
2000年绵阳被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科技城。这也符合绵阳此前拥有的很多标签,比如诗仙李白、文豪欧阳修的故乡,中国“核武心脏”,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等。
绵阳能够成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和其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家重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在此落地,包括响当当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等,绵阳科研理论和试验基础雄厚。同时绵阳还有突出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在电子、军工、材料、能源等领域。
尤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素有中国“核武心脏”之称,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地处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有亚洲最大风洞群,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导弹、火箭都要在这里进行风洞试验。
一个地区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高低是衡量该地区科研基数的重要参考,2020年和2021年,绵阳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已经超过当年GDP总量7.0%,同期全国该数值的平均值为2.4%,绵阳的科技投入强度甚至力压北京和深圳,2022年和2023年强度有所下滑,但也超过上海和广州,而北上广深是超一线城市,绵阳只是一座三线城市,绵阳的研发投入占比已经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不可否认,绵阳前期的军工布局明显,朝阳机械厂、普明机械厂、四川矿山机器厂、绵阳粮食机械厂等大中型制造企业,以及江油白洋洞铁厂、江油钢铁厂、长城特钢等冶金企业,最初都以军工生产为主,但也极大推动了绵阳机械、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绵阳突出的工业基础。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家电航母”长虹,以及中国空管系统领袖的九洲等等,都和绵阳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直接关系,甚至让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高峰时期绵阳电子领域产值甚至占到四川全省的1/3。
在中国唯一科技城光环的加持下,绵阳如今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2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还有全省近半的两院院士。绵阳因其深不可测的科技实力为自身赢得“四川扫地僧”的称号,也坐实了绵阳科技第一城的美誉。
在年初发布的《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绵阳高居第五位,前四位为北京、上海和广州,以至于有媒体称中国科技城市已经形成了“北上广绵”的格局,甚至高于省会成都。
科技城百强榜(2024)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该中心并不是一般的社会企业,而是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数据具备权威性,发布的《科技城百强榜(2024)》也被人民网人民科技等官方账号引用转发。由此可见绵阳科技第一城的名号是名副其实。
强大的科技研发投入和实力,让绵阳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西部硅谷”、四川省域第一副中心、成渝第三城的原因之一。改变了很多人觉得北京和东部大城市才能玩科技的认知,绵阳的科技实力已经冲进全国第一阵营,形成了“北上广绵合甬杭苏”的科技格局。
为吸引人才放的大招?
自绵阳发布《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后,已经在网上炸开了锅,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想去绵阳工作。
其实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绵阳在此之前因为科技之城的含金量十足也成为众多科技人才争相涌入的区域,成为四川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以绵阳常驻人口的增长为例,2022年、2023年分别增长1.5万人、1.3万人,分别引进高层次人才1.8万余名、3万余名,高居全省前列,优于副中心城市宜宾。
在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显示,绵阳居全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第69位,位居四川省内第二位。2022年至2024年,绵阳各类人才流入量达8.6万名,较前三年增长153%,其中博士硕士超1.5万名。不久前“科技绵阳·城纳贤才”招才引智活动在西南科技大学举行。连续8天时间,绵阳一次性放出1.2万个优质岗位,由市领导带队分赴西安、合肥、深圳、北京等地引才。
绵阳对人才的重视还直接体现在政策支持之上,推出的“人才十条”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2000万元,青年人才安居补助最高达40万元,通过一些颇具吸引力的政策扶持,今年一季度绵阳又引进重点人才7259名。一季度绵阳GDP总量首次单季度突破千亿元达1035.7亿元,同比增长7.2%,而四川一季度GDP增速为5.5%,绵阳的增速远超四川增速,这也和绵阳重视人才有直接关系。
人才的井喷让绵阳的科技创新实力大增,目前科研创新已经成为绵阳发展的核心抓手,绵阳的科研优势将会对高层次人才释放强大吸引力,与成都形成错位发展。同时绵阳的科研转化能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云上大学城”和“云上科技城”分别实现高效运营,入驻知名高校、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分别达36所、40个,合作项目超200项;涪江实验室新发布医用同位素等16项创新成果;e-Flash放疗技术填补国内空白;X-Flash放疗技术领跑全球……
于是绵阳才有2027年GDP超6000亿元的宏伟目标,而2024年绵阳GDP总量为4344.03亿元,到2027年要实现6000亿元的目标,每年至少增长10.54%才能实现目标。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在绵阳身上早就实现过。2002年至2007年这期间绵阳均是以10%以上的速度在高速增长,2008年因汶川地震的影响,增速跌至4.5%,但2009年再度恢复至14.41%的增速,2009年至2012年,增速最低的是2012年的11.4%,随后至今的GDP增速虽有所放缓,也都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凭借对人才的重视和引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绵阳完成了从一座三线城市到科技之城的蜕变,4.5天工作制度的试行,或是绵阳对高科技人才的又一福利,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也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 者 |梦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