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广汽2025中报解析:短期承压不改长期逻辑,“番禺行动”红利加速释放

访客 2025-08-31 14:00:04 36752
广汽集团2025年中报表现面临短期压力,但长期逻辑依然稳健,公司积极实施“番禺行动”,红利加速释放,有助于缓解短期压力并推动长期发展,尽管面临挑战,但广汽集团仍致力于提升业绩和竞争力,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8月29日晚间,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2025年中报出炉。

报告期内,广汽集团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约426.11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其资产负债率为44.65%,较2024年12月31日的47.61%,进一步优化近3个百分点,财务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尽管中报中多项指标处于承压状态,但伴随"番禺行动"步入深水区,大步转型中的广汽集团,正迎来业绩修复期拐点。这从半年报中或可一窥:在自主合资齐发力下,其上半年节能车销量增长13.43%,后续补全增程产品矩阵,叠加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落地,产品新周期即将开启;再者,其在Robotaxi、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即将迈入商业化落地阶段,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已逐渐成型。

上半年,招银国际曾两度给予广汽集团维持"买入"评级,其在研报中指出,预计广汽盈利将从2025财年下半年开始改善,因为这家汽车制造商可能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变得更加积极,尽管仍存在不确定性。

或许,最坏的时候,也正是反转的前夜。

转型之下,基本面迎边际向上拐点

深入广汽半年报,在部分不尽如人意的指标中,一些积极信号正在释放。

营收方面,虽然整体营收承压,但其业务结构正在优化,智电化转型成效显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0.17万辆及75.53万辆,终端销量为85.8万辆。节能与新能源销量达36.6万辆,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8.43%,其中节能车销量为21.16万辆,同比增长13.43%、销售占比约28.02%,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41万辆。

在加速上新、深化合作之下,自主、合资板块积极破局,新品强周期有望开启。

其中,自主阵营方面,其密集推出传祺向往S7、传祺向往M8乾崑、埃安UT、昊铂HL等全新车型,加速产品矩阵的焕新升级。同时,其深化与华为合作,成立华望汽车作为双方合作载体,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合作产品。

至于合资阵营,"两田"智电化转型均取得新突破:广丰推出首款联合开发纯电车型铂智3X,上市后连续2个月获得合资纯电车型销量冠军;主力车型凯美瑞推出智行版,在强化智能化体验之下,其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4%。广本则正式推出基于本田云驰架构打造的全新电动品牌首款战略车型P7等。

从全球化表现来看,报告期内,广汽集团在海外市场已导入4款新车型,新增进入10个国家、超100个网点覆盖,实现印尼智慧工厂竣工投产。数据显示,上半年其自主品牌海外终端销量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45.8%。截至今年6月30日,广汽集团在全球已累计进入84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超570个网点。

广汽还在不断拓展生态边界,协同赋能主业。在能源生态产业链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因湃电池一期18GWh动力电池产线全面建成并实现量产;在补能设施上,其累计建成国内充电站超1600座,充电终端超17000个。此外,广汽部件聚焦智能底盘、车灯、热管理及动力系统等领域,持续完善产业链投资布局。

在财务表现上,其资产负债率在报告期内进一步优化至44.65%,远低行业平均值,凸显了广汽较强的财务控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将充分支撑其应对多变的行业内卷竞争和全球智电化转型大势。

战时状态,"番禺行动"破釜沉舟

前述指标的持续转好,背后是其"番禺行动"宣布以来改革动作的破釜沉舟做支撑。据悉,广汽于去年底正式对外发布番禺行动,计划到2027年,将广汽自主乘用车销量推高到200万辆。

目前,"番禺行动"已高速运转了8个月,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该公司自主品牌设立共享中心实施一体化改革,实现研产供销财一体化经营管控,重组大研发体系,推进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流程导入,构建"市场+技术"双轮驱动的产品开发模式,车型标准开发周期将缩短至18个月,研发成本降低10%以上。

同时,广汽正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开放、可信赖的、有极致成本竞争力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推动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业务效率和决策效率提升约50%。

在人事改革方面,广汽正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围绕"事业选人、组织管人、业绩留人"推动干部管理变革,统筹启动集团中层岗位竞聘上岗,深入推动"能上能下",激活人才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范围拓展至集团部门中层,实现企业、人员、岗位三个"全覆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事实上,在行业内卷升级、转型加速等背景下,诚如宝马、大众、奔驰、日产等跨国车企也普遍出现业绩不佳现象,面临利润下滑或亏损等局面。以日产为例,其在第一财季(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出现亏损,净亏损达1157亿日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汽目前同样正处于"调整期",短期受压属必经阶段。广汽在半年报中称,为有效扭转经营形势,其坚持以"战时状态"推进战略变革,紧扣三年"番禺行动",围绕"稳合资、强自主、拓生态"三大任务,深入实施"转型、变革、重构"三大举措,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为实现破局突围积蓄力量。

短期承压,但长期增长逻辑凸显

从2025年半年报来看,广汽集团短期内确实面临着不小的转型压力。但换个角度来看,对于转型"换挡期"的企业而言,相比短期业绩,更值得观察的是其改革路径的明确性与执行力。从广汽披露的下半年规划看,其战略目标清晰、动作具体,为业绩企稳回升提供了可预期的支撑。

其中,在产品规划方面,下半年,广汽集团将继续加快推进包括增程等新产品投放速度,补全产品矩阵,诸如广汽昊铂HL增程版、广汽传祺向往S9、广汽昊铂A800、广汽埃安i60,以及广汽本田缤智、飞度,广汽丰田威兰达、铂智7等车型将陆续落子。

在产业合作生态方面,其将持续深化与华为、宁德时代、腾讯等合作伙伴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领域的合作。其中,作为广汽与华为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华望汽车近期动作频频,今年8月,其举行项目开发攻关大会,同时启动全国40个城市的渠道招募计划,将以"1+N"(用户中心+体验中心)模式布局渠道;同时,广汽集团同意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此举有望进一步推动华望汽车与广汽埃安的协同效应。

至于全球化领域,下半年广汽将坚定不移举全集团之力开拓国际市场,聚焦资源谋划打造5万辆级至10万辆级的核心市场,及多款规划年销量5万至10万辆的全球明星产品,加快海外KD工厂建设布局并提升KD项目规模和产能利用率,完善海外仓储网络,搭建主动售后服务体系,深化本地化运营,推动汽车金融、出行服务、物流运输、零部件生产供应、能源生态相关配套业务出海,持续提升体系能力等。

尽管处于业绩低谷期,但广汽并未放松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坚定投资未来。报告期内,广汽集团研发投入达37.89亿元,同比增长16.55%,新增专利申请超1600件。

目前,广汽在Robotaxi、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领域的布局,正在迈入商业化落地阶段,第二增长曲线已逐渐成型。以飞行汽车为例,今年6月,广汽高域GOVY AirCab首发并预售,定价168万收获上千个意向订单,并于7月顺利向香港生产局交付样机,计划2026年下半年取证并量产交付。8月。GOVY AirJet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伴随这些板块的商业化落地,广汽后续的科技估值有望进一步兑现。

纵观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造车从来不是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和战略定力的马拉松。广汽集团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既折射出行业转型的共性压力,也凸显了企业自身改革的迫切性。而透过数据表象可见,其拐点已至,伴随"番禺行动"的加速落地,广汽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之姿,穿越发展周期,最坏的阶段正在过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