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德助力蒋凡,从高频交易到高利润的策略布局

访客 2025-09-11 14:05:39 42101 抢沙发
高德与蒋凡联手,从高频使用场景切入,积极布局以实现高利润目标,高德通过其强大的地图服务,为蒋凡及其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似乎是在为其“掠阵”,意在通过高频的用户交互场景,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动作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文|新立场

在蒋凡带领"淘宝闪购"进入即时零售战场133天后,阿里巴巴再次展开布局。9月10日,公司周年庆之际,高德地图上线"高德扫街榜",标志着阿里重返到店业务领域。

高德地图CEO郭宁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榜单将结合AI算法与芝麻信用体系,致力于筛选虚假信息,提升信息可信度,并承诺"永不商业化"。这一动作被视为阿里以技术驱动方式进入本地生活市场的新尝试。

从行业格局来看,美团在到店业务中已经建立起领先优势,其完善的商户覆盖、成熟的评价体系和强大的地面运营能力构成了较高的竞争壁垒。高德此次推出的"扫街榜"虽然在数据真实性和算法推荐上具有一定新意,但仍需面对用户习惯培养、商户端协同和跨场景引流等多重挑战。

因此对美团而言,高德的此次尝试更多是战略层面的提醒,其长期建立的商户关系、用户心智和服务体验,仍是不小的优势。

另一方面,"高德扫街榜"目前由高德独立运营,尚未与饿了么、淘宝闪购打通。但据了解,阿里在到店业务的长期规划中,将会参考该产品的数据表现。可以确定的是,阿里巴巴正在加大对本地市场的投入力度,意图构建完整的服务生态。

《新立场》观察到,当前市场对即时零售的关注仍较多集中在订单量增长,而低估了其"以会员体系重构消费入口"的长期价值。截至最新数据,88VIP会员数已突破5300万,保持双位数增长。新推出的"大会员体系"实现多业态积分互通,使高频外卖消费能够导向高毛利品类,提升整体变现效率。

蒋凡在近期财报中明确表示"UE亏损有望缩减一半"。该目标的实现依托于三大支撑:非餐订单占比提升带动客单价上涨,物流规模效应降低单均成本,以及广告协同拉动CMR增长。

战略节奏还算清晰:第一阶段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第二阶段重心转向UE改善与供应链深化。过去半年,淘宝闪购日均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峰值达1.2亿,月交易用户超3亿。这些数据推动阿里即时零售战略实施的同时,也为蒋凡赢得了内部更多信任与授权。

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中,蒋凡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在高毛利品类和到店业务上。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不仅包括用户补贴,还涵盖闪电仓网络扩展、天猫超市模式升级和百万线下门店的接入。

《新立场》认为,尽管高德目前仍隶属于"其他业务"板块,但其未来被整合进电商生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接下来的考验在于,蒋凡能否有效协同各方资源,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竞争壁垒。

01、流量复用与权杖交接

饿了么的配送能力与淘宝的流量引擎完成整合后,阿里巴巴在组织机制和生态协同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阿里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借助淘宝超10亿的用户基础,实现跨场景流量的高效转化与复用。

这一架构调整,打通电商、外卖与本地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意味着阿里正式从货架电商转向"复合型消费生态"。用户通过单一账号,可在淘宝完成从购物、点餐到出行预订等行为,平台借此提升了用户黏性与复购频次。

财务数据提供了初步的验证。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阿里即时零售业务实现收入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淘宝月活跃买家数与App月活同比均增长25%。

而八月阿里为进一步推进生态融合,又推出了"大会员体系",该系统以"淘气值为中心,整合多业态会员权益,覆盖淘系电商、饿了么、飞猪、盒马等业务。本季度,88VIP会员数保持双位数增长,突破5300万,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

高德助力蒋凡,从高频交易到高利润的策略布局

蔡崇信曾内部反思"我们曾经一度偏离了用户",而即时零售与会员整合正是阿里重建用户连接、优化体验的核心路径。外卖本身或许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但即时配送网络却是一项关键基础设施,这与贝索斯自建物流的思路有点类似。

尤其是面对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的竞争,淘宝传统电商增长承压。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将作为高频消费场景,成为争夺用户时长、提升活跃度的重要入口。

自四月闪购业务升级以来,阿里协同饿了么的骑手与商户资源,以"电商低价+即时配送"双引擎参与竞争。第三方数据显示,四月淘宝DAU为3.74亿,仅比拼多多多550万;而到七月,这一差距已扩大至近5000万。大促期间,淘宝DAU甚至一度比拼多多高出1亿。

《新立场》认为,这场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并正在向高客单价品类延伸。淘宝闪购下一阶段的目标不再只是订单增长,更注重用户质量与黏性,尤其是高价值用户的留存与转化,以推动非餐品类和传统电商SKU的复购与渗透。

而高德"扫街榜"的推出,进一步补全了阿里在本地生活板块的能力图谱。这与蒋凡所主导的"到店+到家"协同战略呼应,高德不再局限于地图工具,正逐步成为阿里切入高毛利到店业务的数据基础设施。

蒋凡在业绩会上明确了即时零售的推进节奏:第一阶段重心是规模扩张,"不能抛开规模谈效率"。据公开报道,该阶段目标已基本达成。

"新用户获取需要较高成本,但我们的留存表现良好。随着存量用户占比回升,平台UE模型将持续优化。"蒋凡的信心来源于非餐订单提升带动的客单价上涨、物流规模效应带来的单均成本下降,以及广告协同带来的CMR增长。

凭借业绩兑现和路径清晰,蒋凡也在集团内部赢得了更多信任与授权。《新立场》预计,阿里将在下半年继续扩大即时零售的品类覆盖,尤其是高毛利领域如酒旅、美妆,并加速整合天猫超市的B2C供应链资源。

若真能实现"UE亏损缩减一半"的目标,蒋凡在集团内的话语权与资源控制力还将提升。这也意味着,蒋凡已具备足够筹码,主导阿里下一阶段覆盖"到家、到店、酒旅"的全域零售战役。

02、深耕零售与利润池迁移

从业务本质看,即时零售固然承担着高频流量入口的功能,但真正的利润来源,终将向高毛利的到店与酒旅业务迁移。

也正因如此,阿里巴巴在过去几个月中,将原位于北京望京高德总部的部分团队,集中调往杭州西溪园区C4楼进行封闭开发,全力攻坚"高德扫街榜"项目。由于高德APP的流量高峰通常出现在国庆假期,这一产品选择在节前正式上线。

高德助力蒋凡,从高频交易到高利润的策略布局

从产品形态看,高德扫街榜整合了"榜单、评分、评价"三类内容,其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维度:一是用户行为数据,如真实导航距离、APP内点击、收藏、复购及分享等行为;二是多模态UGC内容,包括图文、视频等评价信息。

其中行为数据借助大模型进行轨迹解析,UGC内容则通过多模态技术做真实性筛选。两类数据最终汇入统一算法,形成动态评分与榜单。

据《晚点LatePost》报道,高德扫街榜的排名主要依赖四个核心因子: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比例和人群宽度。其中,"专程前往"指标尤为关键,用户愿意驱车超十公里前往的店铺,往往具备更强的品牌吸引力与口碑价值。人群宽度则衡量用户来源的地域分布,辐射范围越广,通常代表商户的知名度越高。

《新立场》认为,高德扫街榜试图构建一套全新的,与传统依赖补贴和流量的模式不同的线下商业模式,高德依托导航这一刚性场景,获取了更真实的行为数据——用户可能编造评论,但很少会虚假导航。

如此来看,这种基于真实动线的数据维度,确实有重构本地生活服务的评价体系的可取之处。

然而,摆在面前的也有着不少的挑战。首先,其算法严重依赖导航、复购等量化指标,容易偏向热门商圈和连锁品牌,而大量隐藏在街巷深处、缺乏导航热度但品质优良的特色小店,则可能被系统性忽略。

其次,与大众点评等平台相比,高德目前仍缺乏深度的图文、视频内容沉淀,用户很难仅凭排名和标签感知店铺实际环境与服务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信息的完整性。

此外,高德本质上仍是一个导航工具,用户打开它的主要目的是路线规划,而非消费决策。要求用户在驾车或步行途中深入研究榜单、选择商家,与现实使用场景存在一定错位。尽管其引入芝麻信用旨在建立信任,但一个信用体系的构建绝非一日之功,大众点评所建立的商户星级、评论体系已成为用户决策的重要参考,而高德在这一维度仍需长期积累。

虽然郭宁宣称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并强调"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但在集团全面发力本地生活业务、寻求协同效应的背景下,高德能否长期坚守这一承诺还需暂时打上一个问号。

回顾美团过去几年的财报,到店与酒旅业务一直是其利润核心。2024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达524亿元,尽管未单独披露到店业务盈利情况,但公司多次在财报会议中肯定该板块对整体增长的关键贡献。

另一方面,携程虽仍主导国内OTA市场,毛利率超过80%,但其高佣金模式持续引发商户与用户不满。据悉,携程对酒店佣金普遍维持在12%-20%,部分高星酒店甚至达到30%,显著高于美团和抖音,这也促使更多酒店开始寻求多渠道运营。

一些大型酒店集团如华住,已加速建设自有会员体系,以减弱对OTA的依赖,该趋势为阿里、美团等平台创造了切入机会。此前,京东以"零佣金"策略快速吸纳5万家酒店;阿里则通过飞猪深度整合进淘宝生态,并借助88VIP会员体系打通酒旅消费场景。

蒋凡在财报中提及"正在考虑提供到店自提和团购服务",暗示阿里可能复制"外卖+到店"的协同路径,以高频业务带动高利润板块增长。此外,闪购所积累的同城配送与本地商户资源,也为到店套餐、酒店即时配送等创新业务奠定基础,这类线下履约能力,是纯OTA平台所不具备的。

但对蒋凡而言,压力并未减轻。他不仅要继续守住闪购业务的增长曲线,还需在多线作战中打通高德、飞猪、饿了么与淘宝的生态协同。

而从"配送履约"到"到店引流",业务逻辑和运营重心均有显著差异,团队是否具备多线程作战能力和本地地面推广经验,仍是一个问号。如果高德扫街榜未能如期起量,或阿里在补贴与口碑之间失衡,都可能拖累其整体变现节奏。

客观而言,到店和酒旅业务的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与闪购。凭借88VIP会员体系与淘宝的流量基础,阿里如能实现"即时零售引流、到店酒旅变现"的闭环,将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更清晰的盈利路径,不过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

尽管高德目前仍不直接向蒋凡汇报,但随着他在集团内资源协调能力的增强,高德及其"扫街榜"产品未来被纳入电商事业群协同体系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一旦整合完成,高德的入口能力与淘宝的生态资源将形成更强联动,为阿里迎战本地生活市场储备关键弹药。

因此,能否用好这把"新枪",也是对蒋凡一次不小的考验。

03、写在最后

高德"扫街榜"的发布,不应仅仅被视为一个产品上线事件,背后反应的是阿里对本地生活业务战略定位的根本转变:从防御型跟进行动,转向依托生态和技术重构竞争规则的长周期投入。

尽管蒋凡已手握闪购业务的阶段性战果,并获得集团资源倾斜,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高德能否成功从工具属性跨越至消费决策心智,单靠数据真实性和算法能力是不够的,阿里能否协调多部门利益、避免内部资源耗散,形成真正连贯的"到家-到店-酒旅"联动作战能力更为重要。

而阿里能否将高德的这一能力与淘天电商的会员体系、饿了么的即时配送、飞猪的酒旅资源真正打通,形成一张"服务网络",将直接决定其本地生活业务的天花板。目前来看,阿里不缺生态部件,缺的是如何将这些部件以用户愿意买单、商户愿意参与的方式,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资本市场也正在重新评估阿里的价值构成。越来越多机构开始采用SOTP(分业务加总估值)方式对其电商、云业务、国际数字商业和本地生活等板块分别定价。这意味着,市场关注点正从整体利润规模转向各业务的健康度、增长潜力及协同效应。

当然,估值重构的前提是战略兑现。阿里这座庞大的数字生态体,能否真正摆脱路径依赖,以技术和组织创新为支点,打赢一场"更重、更慢、也更深"的零售战争,是摆在阿里——或者说蒋凡面前的问题。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ii.cc/show/3579.html发布于 2025-09-11 14:05:3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10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