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汽车的“35+计划”,会否曲高和寡?
长城汽车推出“35+计划”,旨在推动品牌未来发展和创新,该计划是否会被市场接受,尚存在不确定性,一些观察者担心,过于前瞻的计划可能会曲高和寡,难以得到广泛的市场响应,该计划的实施将考验长城汽车的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长城汽车推出雄心勃勃的“35+计划”,面临市场接受度的挑战,其能否成功实施尚待观察,需考量其战略决策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文|易方寒
两年前的8月10日,比亚迪在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当日,推出一则"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致敬视频,引发行业共鸣,各汽车品牌也形成了"大好时代,一路同行"的共识,汽车行业格局进一步提升。
两年之后的7月8日,长城汽车35周年,发布一则《年方35》态度视频,并启动 "35+计划 ",面向全球 35 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这一计划旨在吸引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据长城汽车官方消息,长城汽车 6 月销售新车 110690 辆,同比增长12.86%,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 36405 辆,同比增长 39.45%。2025 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 569789 辆。
长城汽车的态度和计划,切中当下35岁以上人群的痛点,直面和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无意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如果长城汽车的计划能够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无意会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先锋,品牌担当。
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状态的改变,35+现象正在成为全社会担忧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老龄化加剧,延迟退休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是35+面临工作机会的减少甚至缺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社会现象,长城汽车和魏建军的态度和行动,切中了当下社会焦虑和35+人群的情感诉求和现实需求:35+才刚刚开始,35+不应该被歧视,35+还有许多就业的机会。 魏建军说,和你一样,我们(长城汽车)也35了,我们这个行业也非常的卷,同样步履艰难。加加油,充充电,不要在意被人的眼光。时间,从不辜负,敢坚持的人。
魏建军所说,绝对是人生的真谛。不管你到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不管是职场或生活中有何艰难困苦,都应该选择自己的人生。
魏建军此时此地的表达,其实也还停留在情怀的层面,长城汽车是一种态度表达,还是真的希望能够解决一些35困惑职场人的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这都是未知数。
长城汽车的35+计划,能否引发汽车行业共鸣,并进一步上升为社会共识,还有待时间验证,每个企业可能都会有一些35+,但基本上还不属于我们所归属为困惑的那一群。他们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从而给未来创造更多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企业深入其中。
35+的真正问题在哪里?
实际上,35+真正要面对的,不是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做外卖、跑滴滴、做保洁、做销售……,不管是35+还是任何年龄段的职场人群,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曾经高薪的35+,能不能接受薪资大幅下降,工作性质变换的抉择。很多人不愿意接受。
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35+进行CY和优化。35+的人群,已经工作了10余年,从大学必要到晋升到一定的级别,为企业付出价值和努力。现在,35+的状态属于中层,拿着比较高的工资,做着并不能产生更多超额价值的工作。所以企业在紧缩成本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拿35+开刀。
35+的最大问题在于,薪资成本高,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没有年轻人强,却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被企业榨取时间,也会被企业和领导的PUA而激情澎湃。因为他们有家庭,有梦想,还有许多的个人情怀要实现。
35+问题的解决方案
简单地说,要解决35+的问题,有两个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要创造更多的高薪、低挑战性的工作岗位,这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近乎不可能,蔚来或许有可能。为什么?为35+创造高薪职位不是社会必须品,也不可能获得政策倾斜,企业也不会自动选择。
第二种方案是,重构35+对于职业和薪资的预期,这种方案短时间看不可能,但是时间会磨平一切。当你没有选择是,最差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种方案是,35+通过自身技能和能力提升,或者是自己创业,来获得符合预期的工作和薪水。(第三种可以放在以后作为专题谈,因为它又涉及到更多社会环境和35+自身情况的问题。)
正是第二种方案的可行性,长城汽车的"35+计划",既能响应当下社会35+人群的需求,为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又能够唤起更多人对长城汽车品牌的好感度,为其社会责任感较好。
长城汽车薪资未必吸引35+
长城汽车的预期是面向全球 35 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吸引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助力企业发展。那么长城汽车能够提供多高的薪资呢?
证券之星报道,长城汽车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当年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16.73%;净利润为126.92亿元,同比增80.76%。根据财报数据披露,当年公司员工总数84915人,同比增3.0%;人均薪酬22.55万元,同比增1.25%;人均创收238.12万元,同比增13.33%;人均创利14.95万元,同比增75.46%。(注:"人均薪酬"根据定期报告中"应付职工薪酬"附注的本期增加值 / 员工总数计算而来。)
也就是说,长城汽车的人均薪酬在22.55万元。这个能够满足多少35+人群的需求呢?且不说百度、腾讯、阿里、字节、美团……这些互联网大厂出来的中层,你可以了解一下汽车之家、58同城、知乎、B站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中层薪资水平,应该比长城汽车的人均薪资要高出一倍以上,而且他们享受过非常好的大厂福利待遇,找到比之前更好的薪酬几乎不可能,能够持平已是万幸,大幅下跌应该是常态。
长城汽车能招到多少35+人才?
互联网分析师易方寒认为,长城汽车的这一波,大概率是借着"35+"现象做一波影响,既能够博得社会的喝彩,又能够捞一批能够顺应时代薪资标准的35+,补充一些外部的血液。更多的价值在于,有了这一波操作,长城汽车的常规招聘也会有美誉度的提升,招聘进行的更为顺利。
对于35+来说,无论是应聘长城汽车的岗位也好,应聘其他企业的岗位也好,即使是把年龄关放开,还是一样要考究性价比,你的价值能否覆盖你的薪资,你要的薪水,能否给企业创造足够的甚至是超额的价值。
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企业有一份月薪一万的工作,岗位工作恒定,上升空间一般,面对工作两三年的候选人和一位35+候选人,其他条件类似,你会选择谁?
如果你是35+,面对一份薪资和待遇与原来相去甚远的工作,你会安心接受,还是会再去别的地方看看,一直等到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即使是可能永远也没有!
你们的答案,每天都在真实的发生着。在许多职场交流社群里,也不停的诉说着。
所以,我们拭目以待,在未来半年内,看看长城汽车能够招揽多少合适的35+人才。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