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中产抢爆的斯凯奇,为何突然要退市?

被市场誉为“中产阶级队鞋”的斯凯奇(Skechers),于当地时间5月5日意外发布私有化决策,此举旋即在资本市场激起广泛波澜。
此前不久,包括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及斯凯奇在内的共计76家鞋类制造企业曾联合致函白宫,恳请豁免所谓“对等关税”措施。这些企业指出,新实施的关税政策已对主打平价市场的鞋类制造商构成“生存性挑战”,若该政策持续执行,部分企业或将面临严峻的倒闭危机。
在新关税政策框架下,一款原价为1100元的运动鞋,其终端售价现已攀升至近1700元,这一变化使得以“高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的斯凯奇品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市场分析机构普遍认为,斯凯奇选择在此时间节点推进私有化进程,实为旨在规避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严格监管约束,从而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中争取更大的经营灵活性与自主决策权。
值得注意的是,5月5日当天,“斯凯奇宣布退市”这一消息同时跃居微博与百度两大社交媒体及搜索引擎平台的热搜榜首,引发公众及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一双鞋的逆袭
1992年的洛杉矶,烈日炙烤着罗伯特·格林伯格租用的简陋车库。这位47岁的前滑雪装备销售员正用沾满胶水的手指摩挲着一双造型怪异的样品鞋,鞋底厚得像千层蛋糕,荧光绿的线条在昏暗车库里发着幽幽的光。
“罗伯特,这双鞋简直像外星人穿的!”合伙人盯着设计图直摇头。格林伯格却突然大笑起来:“正因如此,人们才会记住它!”
时间倒回八年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格林伯格在威尼斯海滩摆摊卖荧光袜子时,发现每个游客脚上都踩着运动鞋。“美国人每年买3亿双鞋,”他当晚在日记本上狂草记录,“但90%的市场被耐克和阿迪达斯瓜分。”
这个发现让他辗转难眠。此前他经营的滑雪装备代理生意刚破产,妻子用做会计的微薄薪水养活全家。但此刻,他浑浊的蓝眼睛里燃起火焰:“我要创造第三个选择。”
创业初期像在走钢丝。1992年斯凯奇(Skechers源自“坐不住的年轻人”俚语)成立时,团队只有6人挤在300平方英尺的车库。首款多功能运动鞋“斯凯奇能源”因设计夸张遭遇经销商集体退货,账上现金只够维持三周。
“把鞋舌缩短,颜色换成海军蓝。”格林伯格连夜修改设计。他注意到码头工人下班后仍穿着工作鞋逛街,灵光乍现:“人们要的不是专业运动鞋,是能穿着跳舞的舒适鞋!”
1998年圣诞季,纽约第五大道的斯凯奇旗舰店排起长龙。16岁的麦迪逊举着《teenVOGUE》杂志尖叫:“布兰妮穿的就是这双银色休闲鞋!”杂志内页里,流行天后布兰妮·斯皮尔斯穿着斯凯奇最新款,配文“没有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
这句看似矛盾的广告语正是格林伯格的神来之笔。当竞争对手都在宣传气垫科技时,他捕捉到年轻人对过度设计产品的厌倦。“我们的技术就是让你忘记技术的存在。”他在董事会上用马克笔写下这句话,背后显示屏显示当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明星效应如同飓风。2000年斯凯奇上市时,仓库里30万双“布兰妮同款”48小时售罄。但格林伯格在庆功宴上突然离席——质检部门报告中国代工厂出现批量开胶问题。
2003年的股东会议像场审判。幻灯片上惨淡的销售曲线刺痛着每个人的眼睛:过度扩张导致品控崩塌,公司市值蒸发60%。格林伯格摘下招牌的棒球帽,露出花白鬓角:“我们忘了鞋子最该舒服。”
他做了个惊人决定:砍掉一半SKU,投资2000万美元在南加州建立“足部实验室”。当工程师们困惑于老板为何要扫描5000人的脚型时,格林伯格正蹲在地上观察一位老太太走路:“第三跖骨承重时,现有鞋垫支撑不足27%。”
这种偏执带来回报。2006年推出的记忆棉系列像踩在云朵上,轻量化科技让鞋子比iPhone还轻。在东京银座专卖店,试穿的上班族惊讶地发现,穿着高跟鞋磨破的脚后跟竟不再疼痛。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时,72岁的格林伯格戴着口罩在空荡荡的展厅踱步。突然他停下脚步,视频会议里中国区经理正汇报:“居家健身让室内运动鞋需求暴涨300%。”
三周后,斯凯奇推出可机洗的瑜伽休闲鞋,鞋底纹路模仿猫爪防滑设计。当竞争对手库存堆积如山时,他们的电商销售额逆势增长42%。纽约时报调侃:“这只‘坐不住的猫’总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玩法。”
如今,那双1992年的原型鞋被供奉在总部展厅。玻璃柜前的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格林伯格的创业信条:“永远盯着人们的脚,而不是竞争对手的报表。”
退市,向死而生?
2024年,斯凯奇(Skechers)实现销售额近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0亿元),同比增长12%。回顾过去五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几乎实现了翻番式增长。作为斯凯奇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其整体业绩提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进入2025年,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刚刚过去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斯凯奇实现了创纪录的24.1亿美元季度销售额,其中,国际销售额占比高达65%。从区域销售数据来看,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14%,美洲地区增长了8%,而亚太地区销售额则下降了3%。值得注意的是,若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亚太地区其余市场的销售额则实现了12%的增长。
针对亚太区的销售业绩,斯凯奇公司首席运营官大卫·温伯格(David Weinberg)表示:“我们坚信斯凯奇在中国市场仍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并将持续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推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以进一步拓展并稳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版图。”
在宣布私有化交易之前,斯凯奇股价在今年已累计下跌28%。在5月2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斯凯奇特别指出,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化正对其业务构成重大风险。据披露,2024财年,美国市场为斯凯奇贡献了全球销售额的38%。然而,美国政府近期对中国、越南等主要采购地加征的关税,可能导致斯凯奇产品成本显著上升,进而压缩其利润率空间。
斯凯奇方面表示,关税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风险,还可能通过价格上涨抑制消费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斯凯奇正积极采取调整采购地、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以及优化定价策略等措施。但公司也坦言,无法保证能够完全抵消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贸易摩擦的持续,美国及其他国家可能出台更多限制性措施,这将为公司的业绩表现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不久前,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曾致信白宫,请求豁免所谓的“对等关税”,并指出该关税政策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安德玛在内的76家知名鞋企共同签署了这封请愿信。信中强调,以平价鞋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既无力承担骤增的关税成本,也难以通过涨价将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该协会还表示,若政府不及时撤销相关关税措施,大量鞋企将面临倒闭风险。据悉,由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众多鞋企已暂停下单,这可能导致美国市场在短期内出现鞋类商品供应短缺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斯凯奇的私有化决策被视为其应对贸易战的一项战略性调整。通过退市,斯凯奇将摆脱上市公司财务披露的约束,从而获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在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的领导下,这家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制造商将能够更灵活地调整供应链和定价策略,以规避关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私有化不仅有助于斯凯奇避开短期业绩压力,更使其能够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专注于长期战略布局,并实施更具前瞻性的业务调整。
作 者 | 元方
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