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行业执行限产政策?减产传闻点燃钢铁板块炒作热情
钢铁行业面临限产政策传闻,引发市场对减产传闻的炒作热情,这一政策可能引发钢铁板块波动,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产能限制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上,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确认,但限产传闻已经点燃市场对钢铁板块的炒作热情。
7月2日,A股钢铁板块异动拉升,同花顺板块指数(881112)上涨4.20%。盛德鑫泰上涨17.00%,重庆钢铁、柳钢股份、首钢股份涨停,另有三钢闽光、武进不锈、新钢股份、华菱钢铁等多个成分股跟涨。
多消息源显示,钢铁板块此波上涨与钢铁企业普遍减产有关。近日,有“唐山7月4—15日烧结机限产30%”的传闻,据Mysteel调研了解,目前约半数钢厂表示有收到通知,剩余多数钢厂也表示大概率确实有。
6月25日Mysteel烧结矿数据显示,若按照计划执行限产政策后,产能利用率或将下降至70%,烧结矿日产或将减少3万吨。
减产传闻引爆市场
“唐山7月4—15日烧结机限产30%”的主要原因是环保减排要求,主要目的是为9月份重要活动做准备,是环保压力与政策目标的综合体现。根据官方通知,此次限产旨在保障安全生产和煤气平衡,涉及转炉、高炉、烧结机等装备的减产措施。
具体要求是在保证安全和煤气平衡的前提下,原则上从控制转炉冶炼周期开始(小转炉40分钟/大转炉60分钟,全天),高炉采取对应的减产措施(高炉休风停产),烧结机、球团、白灰、发电、轧钢等装备采取停产措施(不少于30%,以装备计),同时要避免高炉、焦炉煤气放散。
根据科普信息,假设唐山烧结机原本日均产量为27万吨(如前所述),限产后产能利用率从83%下降至70%,日产减少3 万吨,意味着烧结工序的原料处理量、燃料消耗量同步降低约 30%。据此估算,污染物排放量可减少约30%,直接降低空气中PM、SO₂、NOx等污染物的浓度。
根据钢之家网站调研,目前,半数以上长流程钢企明确表示收到通知,但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完全明确,少数企业已安排短期高炉休风,部分企业表示后续生产安排需进一步讨论确定。多数短流程钢企反馈暂未收到相关通知。
业内人士认为,该事件在钢材消费淡季传出,尽管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限产对实际产量的影响有限,但在需求淡季且无太多消息的情况下,仍对市场带来推动作用。
针对烧结工序制定环保政策
众所周知,烧结工序是钢铁生产中污染物排放的“重点环节”,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
针对钢铁烧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由生态环境部发布,提出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鼓励烧结选用低硫、低氯和低杂质含量的配料,采用低温烧结、小球烧结、厚料层烧结、热风烧结等技术,减少设备漏风率;《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由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对钢铁行业包括烧结环节的超低排放改造提出要求。明确烧结机机头、球团焙烧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达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每月至少95%以上时段小时均值排放浓度需满足上述要求。
此外,该意见还对钢铁烧结的无组织排放做出规定,要求块状或粘湿物料应采用密闭料仓或封闭料棚等方式储存,采用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方式密闭输送或皮带通廊等方式封闭输送。烧结工序的物料破碎、筛分、混合等设备应设置密闭罩,并配备除尘设施,烧结机、烧结矿环冷机等产尘点应全面加强集气能力建设,确保无可见烟粉尘外溢。
上市企业践行环保理念
钢铁烧结环保政策对钢铁企业在成本、生产运营、市场竞争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钢铁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烧结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与转型。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干法除尘”“干法脱硫”“干熄焦”等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目前,多家已上市的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成效显著。
作为辽宁方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方大特钢全面推进环保提升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普转优、优转特”,并通过“5G +智慧工厂”项目向智能制造转型。目前,方大特钢已绿化面积达64.362万平方米,绿地率33.56%,于2022年6月成为中国第三家、江西省首家获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的钢铁企业。
南钢股份通过烧结富氧燃烧、炼钢全氧烘烤等低碳创新技术,取得显著节能成效。2024年,公司自发电比例达到57.10%,吨钢综合能耗降低至530.9kgce,同比减少3.7kgce。公司完成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物流”超低排放改造,成为江苏省首家上榜环保绩效A级的 “长流程钢铁”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达标率为100%,全年实现环保“零处罚”。
首钢股份实施全工序超低排放,是世界上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公司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为周边居民提供采暖服务,年可节约能源3.1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6万吨。同时,致力于研发生产高能效电工钢、汽车轻量化高强钢等绿色低碳产品,助力下游行业协同降碳,其高端电工钢产品可协助下游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400万吨。
新钢集团近五年来形成节能降碳项目58项,总投资超95.80亿元,技术节能量达58.31万吨标煤/年,减碳量超155万吨二氧化碳/年。新建的烧结机、电炉等全部达到能效标杆水平。